content

告訴你為什麼中國的奶都不能喝

 2008-09-12 19: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這一次毒奶粉事件大家把矛頭都對準了三鹿公司,認為三鹿公司故意把三聚氰胺加到奶粉中欺騙消費者。但是我們細想一下,這樣的推論有點不合常理。三鹿是中國的乳業巨頭,這樣做的風險太大,一旦被發現公司一定破產,這種事情不值得做。

那麼到底是誰將三聚氰胺放入奶粉中的呢,我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奶農。

我國現在的牛奶生產是採用的"公司+奶農"模式,包括"公司+基地+奶農"或"公司+協會+奶農"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農戶飼養奶牛,然後將牛奶賣給乳品廠。

前些年,我國乳業高速發展的時期,由於奶源缺乏,很多乳業公司為了鼓勵農民養牛,跟農民簽訂了收購合同。由於收購價格高,養奶牛是一件很賺錢的事情。很多農民看到養奶牛有利可圖,紛紛加入了奶牛飼養的行業,有的甚至不惜到處借債買奶牛。

但是,隨著奶牛的飼養數量的加大,牛奶的生產出現了過剩的情況。乳業公司這個時候也開始對農民挑三揀四,在收購中壓級壓價,甚至單方面撕毀合同。而且近些年由於飼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飼養成本上升,但是同時牛奶的收購價格增長緩慢,農民養奶牛出現了虧損。農民為了避免虧損,就開始在牛奶中兌水。但是兌水後會造成牛奶品質下降,證明牛奶品質的最重要的指標是蛋白質含量。我國現在檢測蛋白質含量的方式是凱氏定氮法,也就是通過檢測牛奶中氮的含量來反推蛋白質的含量。

如果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等這樣一些高氮化合物,就可以顯著地提高牛奶的檢測結果。為了能夠在檢測中達標,農民就開始在牛奶中添加如尿素、三聚氰胺等來欺騙乳業公司,從而使乳業公司在收購的牛奶中就含有大量的三聚氰胺,結果造成乳業公司銷售的產品中含有有毒物質。

但是,為什麼發達國家的牛奶業沒有出現中國這樣的問題呢?

發達國家乳業經營的基本模式為"合作社+公司+農戶",這與我國的"公司+農戶"模式存在著本質區別。我國的"公司+農戶"模式,公司與農戶之間基本是一種買賣關係,公司與農戶之間沒有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甚至有時存在經濟利益紛爭,彼此之間缺乏誠信與關愛。

國外的"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是養殖奶牛的農戶聯合起來辦合作社,合作社再辦乳品加工企業,合作社是公司的所有者,農戶是合作社的股東,因此,農戶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經營的好壞與農戶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年末農民可以享受分紅,農民一定不會做損害公司利益的事情。這種模式在歐美國家已有100多年歷史,被證明是一種成熟而且可靠的模式。

所以說,這次有毒奶粉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的這種"公司+農戶"的牛奶經營模式的不合理。這次是三鹿出問題了,我認為這不僅僅是三鹿的問題,中國的其他的乳業公司一定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只是沒有被發現罷了。

這次事件對中國的乳業會造成一次致命的打擊,中國的乳業公司也應該好好進行反思,讓中國人真正喝上放心的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