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小提琴發展簡史

 2008-06-04 0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關於小提琴的起源,史學家有許多不同說法,有說是起源於北非,有說是起源於印度,也有說是起源於西歐等等。有這麼一個傳說:5千年前斯里蘭卡有一位君主 名叫瑞凡那,他把圓柱形的木頭掏空製成了與我國二胡極為相似的樂器稱瑞凡那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隨著貿易 往來而流傳四方,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過從有史料記載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義大利北部城鎮布裡細亞(Brescia)名叫達薩洛製成的 (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個時期,格裡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瑪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製作了與現代小提 琴更為相近似的小提琴。從16世紀到18世紀,義大利的小提琴製造業隨著音樂藝術的空前繁榮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出現了G.P瑪基尼、N.阿瑪蒂、A.斯 特拉第瓦利和C.爪內利四位傑出名匠。18世紀以後,世界各國的小提琴製造業都是仿照義大利這些小提琴製作者的琴型和尺寸來製作小提琴的。近百年來,小提 琴的結構也沒什麼大的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是小提琴的故鄉。而瑪基尼、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內利當年所製作的小提琴,現今已成了稀世珍寶、曠 世傑作。

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大約產生於十六世紀中葉,那時的許多珍品現在還保存在歐洲一些博物館內。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樂器 "里拉"(Lyre),十五世紀,義大利人對其進行了改革,並用馬尾製成弓子拉奏,定名為Violin,即小提琴。後又經過多年演變,小提琴的形成與製作 才基本固定下來.

近代小提琴約在1550年就已為人們所熟悉,系由當時流行的樂器雷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變而來。通常所說小提琴前身維奧爾,在構造、調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對現代小提琴的形成都無決定性影響。人們曾普遍認為義大利北部的米蘭、威尼斯、佈雷西亞和克雷莫納一 帶是小提琴的誕生地。16世紀後期,義大利的小提琴製作業出現了兩個著名的小提琴製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馬蒂父子為代表的克雷莫納制琴派;另一派是以薩洛的 加斯帕羅(1540∼1609)和他的學生 G.P.馬吉尼為代表的佈雷西亞制琴派。這兩派製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長,經歷了幾百年,至今仍屬上等珍品。

1650∼1750年,是小提琴製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許多著名小提琴製作家,如N.阿馬蒂、J.斯坦納,以及被人們認為最傑出的製作家A.斯特拉 迪瓦裡和G.瓜爾內裡等人。阿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較大,音質好,用來演奏室內樂,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紀後期,G.B.維奧蒂讚揚了斯特 拉迪瓦裡琴,維奧蒂的老師G.普尼亞尼與N.帕格尼尼喜愛瓜爾內裡琴之後,這兩位制琴大師的作品才被人們所欣賞,並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裡和瓜爾內 裡琴具有在大廳中演奏協奏曲時所需要的音響傳送力。

18世紀後,小提琴製作業的領先地位從義大利轉至法國。這個時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斷改進,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質。法國制琴家N.呂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裡為典範,把法國的 制琴技術和義大利的制琴技術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法國的F.圖爾特(1747∼1835)約在1785年對琴弓的長度、重量、形狀、裝置等方面又進行了 重大改革。小提琴在這個時期的發展,反映了J.海登、W.A.莫扎特和 L.van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運弓方面的更大變化等對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1789∼179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隨著貴族與皇室的衰落,音樂也從宮廷走向民間,出現了為公眾服務的交響樂隊和 音樂廳。為適應環境的變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18世紀末∼19世紀初,小提琴琴頸加長變細,並向後傾斜:指板變長;琴馬變高,並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 已包有銀絲。這些變革的目的是為適應更大的張力。琴弦的增長使琴面上的壓力增大,於是低音梁變長變厚,音柱也加粗,以此獲得更大更有力的聲音。1820年 前後L.施波爾發明瞭腮托,使左手從完全承擔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來。腮托的設置,使左手在換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

18世紀末,音樂學院在歐洲相繼出現,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從而促進了機器制琴業的發展。法國的米爾庫、德國的米滕瓦爾德都是大量生產小提琴的地方。法國的J.-B.維約姆是 19世紀制琴業的著名人物。

維約姆僱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導下製造小提琴,並以其名為牌號出售。他從世界各地蒐集到許多散失在私人手中的優質琴,把它們送到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館。

巴洛克時期的德國偉大作曲家巴哈曾於1720年為小提琴創作了六首無伴奏作品:三首奏鳴曲,三首古組曲,是小提琴獨奏曲的精華。今天請朋友們欣賞的 是:巴哈的《 E大調前奏曲》,選自其第三首無伴奏組曲,由20世紀傑出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 於1988年錄製。它使用的是Guarneri - Gesu 小提琴,製作於1740年。

西洋小提琴傳入中國是在清朝末年(約1920年代)。民國初,學堂音樂教育興起,人們對外國音樂發生興趣。從1920年代開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先 後到中國演出,鼓舞了許多熱愛音樂的青年學習小提琴,並隨之在北京,上海,廣州,福建等地創立了音樂專科;許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來華工作,同時也培養了眾 多中國自己的教師和演奏家,如:馬思聰,劉天華,冼星海和黎國荃等。


来源:百度百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