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共工觸不周山 的天文學解釋(圖)

 2008-05-09 2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共工觸不周山"的故事流傳已久。

話說宇宙之初,天和地本來是接合在一起的。後來,因為共工犯上作亂,跟顓頊爭江山,又因打不過顓頊,一氣之下,一股腦向西北方的一座山上撞去。這一撞,天也斜了,地也歪了。從此就變成"天不滿西北,地不滿東南"的模樣,西北高,東南低,天上的星星都往西北轉,天下的河流都往東南淌。那座山從此就被稱為"不周山"了。

這個故事較完備的記載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天文訓》通篇所述皆為天文曆法之學,這足以暗示,這個故事必須在天文學的語境中,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理解。

上古時代,先民根據東方七宿組成的蒼龍星象的出沒週期和方位,判斷季節和農時。

龍星周天,升乎東而入乎西。當秋冬之交,龍星就在西北方潛入地面;到冬天,則整體潛入北方而隱沒不見,這在地面上的人看來,就相當於龍星周天運行的圓周軌跡,在北方留下了一個缺口。

由於龍星是在西北方開始下潛的,因此,這一缺口是開始於西北方的,故西北方被稱為"不周","不周"者,不圓滿、殘缺之謂也,這正是"不周"的來歷。也就是說,"不周"是天文學術語,它的本意表示秋冬之交的立冬節氣。

"天傾西北"、"地不滿南"的園景正是先民們直觀見到的夜空景象。因為古代中國處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仰望星空,除天球北極(即地球北極上方),附近北極圈內的星座終年可見之外,其他緯度較低的星座皆非終年可見,它們和龍星一樣,出於東方而沒於西方。

因此,從站在地面上觀察者的眼裡看,群星在週年運動過程中,是經歷東升、南中、西流幾個環節之後,紛紛墜落於西北方,因此從大地上仰望星空的人看來,這就是"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的景象了。


来源:人間福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