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社會企業在香港(圖)

 2007-12-27 01: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香港是個怎樣的社會?你我腦海裡,可能馬上湧現出形形色色的形容詞:正面的有"東方之珠"、"購物天堂"、"中國金融中心"......諸如此類。負面的呢,則有"香港地笑貧不笑娼"、"香港人情比紙薄"等等......也可以叫出一串來。

香港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城市

香港,或許就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城市。這裡的人金錢至上,但白手興家總比 "含著金鑰匙出身"來得受人尊敬;這裡的人可以很自私,卻也充滿愛心;所以大小捐款, 慈善活動無日無之。南亞海嘯時, 香港更創全球人均捐款最多的驕人記錄!

在香港向政府伸手拿取 "綜(合)援(助金)"從來不受歡迎,因為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個人,大家都標榜著,這裡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社會, 不要眼紅別人,不要依賴政府, 只要努力, 總會有機會。然而, 當香港社會財富增加, 貧富鴻溝越來越大時, 扶貧如今已是香港最大的政治正確。

"社企"風

在香港, 企業爭取最大利潤從來理所當然, 只是最近全城刮起了一陣 "社會企業", 簡稱 "社企"風, 而且愈刮愈烈。高潮由特首曾蔭權在12月下旬主持的 "社企峰會"掀起。 "社企"已成香港最時髦的用語。不過, 隨之而來的, 是人們對 "社企"在香港倒底行不行得通的大問號。

社會企業在香港忽然流行起來, 最大的推動者是特首曾蔭權。這個概念來自英國。 據說特首一名愛將, 數年前走馬倫敦出任特區政府駐英國貿易專員時, 深受當地社會企業運作模式的啟發, 回港後向曾蔭權強力推薦, 正中連任特首後, 決心要協助弱勢社群的曾蔭權下坑。於是, "社企"便從一個陌生的名詞, 演變成實實在在的 "香港製造"新生事物。

於是, 當被標籤為 "悲情城市"的香港新界天水圍地區, 接連發生多宗因貧困或家庭問題自殺等慘案後, 我們看到一眾政府高官, 商界代表, 政黨成員, 還有議員們, 浩浩蕩蕩 "殺"入天水圍。這邊政府高官說要為天水圍增加小區設施, 那邊商界代表就說要在區內開設特別企業例如特賣場 (factory outlet)等, 為當地居民創造工作。

 

香港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城市

然後我們看到傳媒也來湊熱鬧--有電視臺特意選擇在天水圍搞除夕倒數大 "秀"; 也有報紙天天預留版面, 讓天水圍的兒童們發表聖誕, 新年願望...... 還有, 城中頂尖富豪, 大財團主席的吳光正先生也站出來, 呼籲政府先做好扶貧工作, 是否削減有利於商界的利得稅標準稅率反倒是其次。

於是, 在這一片 "企業要講社會責任"的呼聲下, 匯豐銀行數週前居然決定把自動提款機的提款金額最低額度, 從100港元調高到300港元, 注定就要揹負上 "漠視小額存戶, 特別是老人家需要"的罵名, 遭各政黨群起而攻之, 不得不急急宣布收回這一本來旨在降低銀行政費用的舉措, 然而企業的形象卻已受損。

"社會企業"這一來自曾經管治香港近百年的英國的舶來品, 在香港已被理解為 "企業扶貧" 的同義詞了。然而, 這也正是如今爭議聲驟起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 "社會企業"並非慈善, 畢業除了 "社會", 還有 "企業"兩字。而 "企業", 就意味著只有取得盈利, 才算得上成功。

"小政府, 大社會"

不過, 香港的高官似乎都樂此不疲地在身體力行, 其中的縧縧者, 恐怕是政務司長唐英年了。唐司長家族投資的 "半島創意"集團, 是最早參與政府大力提倡的社會企業計畫的企業之一。公司與香港神托會合作, 種植溫室有機菇菌, 為精神復康者及低技術人士提供就業機會。產品面向高檔大型連鎖超級市場如City Super. 半年下來, 既創造了就業機會, 營業額也達到十萬元, 效果良好, 未來還將擴大發展規模。"一家企業不能只謀求暴利,每樣生產不可能由一個企業自己 '玩晒' (全部自己做), 應要有社會良心."。 "半島創意"的這個理念, 為低技術人士提供了有別於低層次清潔工之類的工種, "社企"也走向了高增值路線。

但質疑者同樣的振振有辭: 香港又不是福利社會, 我們的政府不是整天把 "小政府, 大社會"喊得震天價響嗎? 難道政府還要設專們的部門來管理 "社企"嗎? 再者, 香港的商人聰明絕頂, "社企"絕不等同做賠本生意, 有利潤的 "社企", 人人都懂得自動自覺去做。當人人都去做時, 也就沒有 "社企"可言了, 有的只是香港特色的一窩蜂的跟風式企業, 又回到賺錢至上的路上,搞不好就是自相殘殺。

但若要政府定出優惠政策扶持 "社企", 又豈是信奉自由經濟的政府應該插手的? 香港大學教授周永新, 或許是全城最明確指出 "社企"侷限的人了。 周教授長期研究香港的福利問題, 也是政府智囊之一。他公開質縀說, 企業一旦牟利, 就不宜辦成 "社企"。理由很簡單, 企業絕對不是福利機構。

但無論如何, "社企"在香港的出現, 終究為傳統上極負面的 "官商勾結"含意, 帶出了嶄新的 "官商合作扶貧"概念, 也令香港的政治生態產生著微妙的改變。只是, 要讓 "社企"在香港遍地開花, 恐怕還有漫漫長路呢。





来源:BBC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