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位經營便利店大陸移民的故事

 2007-10-21 23: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從1988年到多倫多,王敏至今已經在本地的小店裡打滾11年。從中國大陸一名工程師到多倫多的小店業主,王敏覺得這苦中有甜的轉變過程令他自豪,因為在加拿大這塊新土地上,他建立了一份穩定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女兒成長得很好。

王敏的故事是多倫多許多經營街角等小生意的大陸的縮影。故事開始往往帶著無奈和黯淡,但隨著歲月流逝,基調變得明朗、輕鬆起來。幾乎所有的過來者都會發現,原來在這中間,自己可以創造另一種成功。

在出國之前,王敏是中國航天局的電子工程師,並且在那年甲型肝炎席捲上海的時候,因為發明瞭消毒液發生器而奪得大陸全國發明銅獎,獲得了中國專利。幾萬元專利費在當時的大陸讓他嚐到了「一夕致富」的甘味。

然而王敏卻選擇出國,以為國外肯定會比大陸的生活好。結果來多倫多後,不要說工程師,就是與技術沾邊的工作他也找不到,只好到餐館洗館,做最苦力的工。那幾年的經歷,迫使王敏徹底轉變心態,於是從頭開始。

1991 年,王敏買下生平第一家店:一個投幣洗衣店。三萬元的投資全是借來的。由於沒有經驗,加上賣主不誠實,王敏接手後才知每經營一天便是虧一天錢。後來他把店關了,白白損失了數萬元。

王敏與太太只好再去打工,不久與人合夥買下一家小酒吧。這次在錢出手前很謹慎,仔細考察了酒吧的生意,沒有上當。

經營酒吧的那三年,他們嫌到了錢。不過,做酒吧生意整天與酒鬼、妓女打交道,加上每天上午10時到店,半夜二、三點才回家,完全沒有時間照顧女兒,所以王敏便把店賣了。

這時他們還清了所有的債務,決心做一種收入穩定、可早些回家的生意。在1996年,王敏夫婦買下了位於士嘉堡南區的一家便利店。買店加上進貨共花去近七萬元,他們用的是向銀行借商業貸款的方式,一則利息較低,二來回款期可長達25年。

開始時,便利店生意一般。王敏夫婦倆邊經營邊做市場調查。他們發現,客戶大多為新移民,於是增加了公車票、電話卡、郵票等品種,並且擴大彩票的經銷;他們發現客戶中有不少華人,便代銷中文報紙;後來還加賣鮮花。

他們對每一位客人都相敬如賓,由於大部分客戶都是店附近的居民。許多人因為他們服務態度好,買東西喜歡上他們的店。慢慢地,形成了一批忠實顧客。

六年來,他們從無休息過一天。每天上午八時開店,晚上十時關門。但六年的付出,換來一家人的安定生活。家裡三次換房,從早年的小型鎮屋到如今市價40多萬元的大屋,王敏的岳父母還可在家養花習字,頤養天年。

王敏的女兒彈一手好鋼琴。最主要的是她的學習成績優異。當年以高分被滑鐵盧大學電腦系錄取,如今在美國微軟公司實習。還曾被香港的大學選為全球50名傑出華裔青年。

王敏昨天說,這十多年來,生活讓他不斷地失去,也讓他一點點地得到。也許這才是完整的人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