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香港兩個典型小家庭的經濟生活對比

 2007-09-05 21: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香港街景

假如可以選擇,作為普通人,你更願意在香港還是在北京定居?
 
拋開氣候適應和文化差異等因素不談,在不存在先入為主等心理接受能力問題的前提下,回答這樣的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參閱各種所謂的指標數據,而是提取典型活生生的具體個例稍加比量。
 
道理簡單直截,要想審視你自己在社會群體中的生存狀態,扭頭看看左鄰右裡、同事同學,比照出的結論一定再直觀不過。
 
L和H都是我的朋友,關係屬於泛閨蜜概念含蓋的一類。一個在香港,一個在北京。
 
L本是內地人。當年外派到香港工作期間,與上司阿G哥對上了眼,日久生情。一個未婚,一個沒嫁,不出一年倆人便順利步入婚姻殿堂。
 
阿G哥全家都已移民海外,祖屋也被父兄變賣,到人家國家去做了投資。雖然大學畢業後工作也有幾年了,但積攢下來的積蓄加上家人給的錢,也還是不夠買房子的。
 
L作為內地單親家庭裡兩個孩子中的妹妹,更是沒有可能帶給這個小家庭一份像樣的嫁妝。不但沒有嫁妝,由於L屬於內地公司公派過港的工作人員,違反了在港工作期間不准結婚的死規定,一結婚就失了業。
 
好在都是年輕人,天性樂觀,蜜月倆人還是跑到泰國去玩了半個多月。不久L又懷了孕,倆人為了不分開,決定L懷孕生子都不回老家。
 
說起剛結婚那段日子,L總是一副唐僧剛從妖精洞裡獲救的表情。
 
起初,他們不得不在深圳租了套房子安家,第一個孩子就在那套租屋裡誕生了。阿G哥每天深圳-香港,香港-深圳地跑路上班。
 
這樣的日子過了整整兩年,阿G哥終於申請到了香港的居屋,一家三口由此才有了自己的家。
 
再回頭來看看H姐的經歷。
 
經人介紹,H姐認識了在北京某國家機關工作的Z哥。Z哥生得高大威猛,雖然年齡差不多,但從外型上,Z哥要比阿G哥上鏡好幾倍。
 
倆人戀愛三個月就火線結婚了。雙方家都在北京,婚禮當時辦得相當排場,連帶蜜月旅行,足折騰了倆多月。
 
Z哥父母家在北京有套三室一廳100多平米的住房,作為獨生子,婚後他帶著妻子一起住在了父母家裡。
 
當時沒有再買房子,不是因為家裡沒錢,而是Z哥單位有消息,估計他能趕上公家分房的末班車。
 
果然,不出三年,當H的兒子能滿地跑了,他們家就以很少的個人出資比例,分到了一套地理位置還算不錯的兩居室舊樓房。
 
和公婆住在一起的日子,H生活起居確實都省心不少,孩子基本上有老人幫忙帶,工作也沒有耽誤過。但三代人天天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時日長了,總要生出些許摩擦。尤其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H與自己的婆婆意見很難一致。
 
熬到孩子可以送幼兒園了,H姐他們交了一筆兩萬多元的贊助費,把兒子送進了一所雙語教學的幼兒園。
 
花錢重新裝修了那套65平米的房子後,他們一家三口很快搬了進去。還有,屬於這個小家庭的一輛捷達車是H姐的父母出資買的。
 
又過了兩年,香港的L家通過省吃簡用,加上阿G哥的全部積蓄,他們終於供完了居屋的全部房款。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私有房產。
 
北京H姐家呢?本身房子、車子就都沒用貸款,除了應付孩子每月一千多元的幼兒園費,就是應付兒子買各種各樣的高檔吃穿玩花消。甚至孩子剛滿五歲,他們就給他買了鋼琴請了家教。
 
香港的L拿到了身份,還忙裡偷閑,又生了個孩子。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眼看著自己丈夫一天到晚起早貪黑賺錢養家,她當然心疼又著急,所以決定要重新出去工作。
 
從老家接來母親幫忙,倆孩子又都上了幼兒園,政府還減免了費用,L走出家門的後顧之憂小了很多。
 
現在,L家作為比較典型的香港普通市民,一家5口,三個大人兩個孩子,住在已經購買了的40平米居屋裡。
 
夫婦二人上班一個月固定收入3萬港幣左右,其中1萬用來支付理財型保險,剩下的除了生活還要存起來。就這樣,多少年不怎麼買衣服和高檔化妝品的L,也開始有餘錢打扮自己了。
 
北京H姐家,倆大人帶一個孩子,丈夫Z哥仍在原單位上班,一步步熬啊,離真正的領導位子還不知有多遠。雖然死工資並不高,好在幾乎什麼都能公費報銷,實際需要自己花錢的地方少之又少。
 
H姐這麼多年始終在一家集團公司裡做行政工作,終於忍無可忍,決定下海自己開公司。由於家庭資金都用在新公司上了,所以她家一直也沒換過房子、車子。不過,三口人住在六十多平米的兩室一廳裡,也不算太跼促。
 
對比他們兩家的生活環境,室內空間上肯定是北京的H姐家要寬敞很多,而香港的L家顯然非常擁擠;但是香港的居屋社區環境很好,密度雖然大,但花園、運動場 一應俱全,樓裡的公用面積也整理得明亮乾淨,不像H姐家的北京老式樓房,小區裡基本沒有像樣的休閑設施和公共綠地,就連樓道裡也陰暗骯髒得讓人難以下腳。
 
眼下,北京房價一路飈升,H姐深悔當年只知存錢,沒有早點買套大房子,現在新公司一時半會想盈利還沒什麼希望,孩子上學又要用錢,她家暫時恐怕無法改善居住條件了。
 
而L的老公阿G哥總在感嘆,這些年的時間和精力全都搭在這個小家上了,自己念了一半的MBA也半途而廢,怎麼都沒能修成正果。
 
(看到有許多人在這篇文章後面跟評議論,很想再補充說兩句。
 
眉兒寫這篇文章初衷,在啟發年輕的朋友們深入思考,正所謂拋磚引玉,希望大家看到別人的真實生活實例後,能靜下來仔細想想,究竟生活在像北京和香港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裡意義何在?
 
兩個城市一國兩制,當然方方面面社會條件都有很大差異,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但撇開這些客觀因素,L和H的生活在兩個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兩個城市中,生活著許多和他們情況類似的人。
 
還有,近來隨著北京房價一再攀升,有不少言論在講,香港的住房福利值得我們北京學習,然而具體如何學,學什麼,怎樣才能解決年輕人成家立業的實際問題?希望大家能做點深層次的思考,不要一味糾纏在兩個城市本就存在的社會客觀條件細節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狐說狐有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