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顏筋柳骨的故事

 2007-07-19 13: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中國民間說起學習書法,往往稱道「顏筋柳骨」,當作學書者的楷模。「顏筋柳骨」,是分別指書法家顏真卿(709一785)和柳公權(778—865)的藝術特色。


先談「顏筋」。顏真卿的書法,雄強渾厚,韌若筋帶,世稱「顏體」。俗話說:「書如其人。」欲識顏書,得先知其人品。


那是天寶末年,叛將安祿山在漁陽敲響了鼙鼓,鐵騎南犯,河北郡縣望風披靡。唐玄宗聞亂嘆道:「河北二十四郡,難道無一忠臣嗎?」不久,即聞平原太守首舉義師,屢挫賊鋒,河北十七郡起而響應,共推其為盟主,聚兵二十萬臨敵,致使安祿山叛軍首尾不能相應,既不敢南向江淮,又不敢急攻潼關。這時,唐玄宗遂又驚喜道:「朕不知平原太守何許人也,竟能若是!」

 
這位堪稱中流砥柱的平原太守,就是書法家顏真卿,時年四十六歲。


正是這一年,顏真卿在平原(今山東屬縣)寫下了《東方朔畫像讚碑》。碑書筆筆凝重,字字盤石,筋強骨硬,嚴正峻峭。書法家將其誓死禦敵的浩然正氣傾注到筆端,化作其藝術的風格了。


二十八年後,顏真卿已是七十四歲的老人了。他又奉旨去勸諭叛跡已昭然的藩鎮李希烈部。這是他的政敵為他設下的陷陝。他明知是險途,但卻凜然就道。既至,李希烈養子千人,拔刀橫目,洶洶欲試。顏真卿精神矍鑠,舉止自若,色不少變。叛軍未敢貿然動手。


李希烈欲稱帝號,脅迫顏真卿為其宰相。顏真卿守節不從,斥賊為逆,正氣浩然。叛將為之失色。李希烈遂拘禁顏真卿,並挖下方丈大坑,傳言說:「若不從,即坑之。」顏真卿視死如歸,巋然曰:「死生有分,不用囉嗦!」李希烈亦束手無策。


後來,王師勢振,李希烈慮有不測,又命架薪澆油,點起大火,告之曰:「若再不從,立遭火焚。」顏真卿憤然舉身投火,又被救止。


早在這之前,顏真卿度賊勢難久,而自身亦難免,遂給朝廷寫下遺表,又自己撰就墓誌、祭文,並指寢室西壁下說:「此吾葬身之處也!」

 
果然,最後叛軍情勢危急,遂將顏真卿勒死,時年七十六歲。


顏真卿一生,剛正不阿,忠貞不渝,臨死不屈。他為人的品格同其書法的風格一樣,渾厚堅韌,正大方嚴。


顏體書風沒有初唐書風(以歐陽詢、虞世南等為代表)的清麗秀媚,卻有著盛唐雍容偉壯的風姿。


人們談起顏書,多指出它最明顯的待色是「蠶頭燕尾」、「橫輕豎重」。


何謂「蠶頭燕尾」?顏體橫、豎筆的起端,下筆時均運用藏鋒,而後頓轉,故起端形若「蠶頭」。它的每一捺筆末端,臨終則著力頓挫,再起筆輕輕佻出捺鋒,其狀若「燕尾」。


何謂「橫輕豎重」?即書寫橫筆時,用力較輕,筆劃也略細,而書寫豎筆時,貫注全力,筆劃也較重。


前者給人以力透紙背的感覺,造成了筆力千鈞的藝術效果。後者字字都給人以厚度感,具有浮雕美的藝術特色。


顏書碑帖流傳至今的有七十多種,近年還有新的發現。顏體楷書的代表作有《千福寺多寶塔碑》、《東方朔畫像讚碑》、《麻姑仙壇記》、《顏帷貞家廟碑》等等。行書名作有《祭侄季明文稿》、《爭座位帖》、《劉中使帖》等等。這些都是千餘年來學書者爭相臨摹的範本。


談及顏書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清人王文治有詩曰:「曾聞碧海掣鯨魚,神力蒼茫運太虛,間氣古今三鼎足,杜詩韓筆與顏書。」作者認為,古往今來,其作品猶如大海搏鯨,神力衝天的,只有三家:杜詩、韓文、顏書。


在中國書法史上,自王羲之創新以來,王體統治書壇達數百年。唐初書法名家輩出,但皆襲晉人筆意,無所建樹。至顏真卿出,始創新書體,體現了盛唐的時代風格,唐代方可言有書法。爾後,宋初書家學顏體,猶如唐初爭學王體一樣。故宋人有「學書當學顏」的詩句。


次談「柳骨」。柳公權,字誠懸,是唐代與顏真卿齊名的大書法家。故世人如同稱「李杜」、「韓柳」一樣,並稱其為「顏柳」。

 
  
柳公權書法,初學王羲之,繼學顏真卿,並兼採歷代書家之長,熔為一爐,自成一體,即「柳體」。柳體間架嚴謹,風骨挺拔,故有「柳骨」之謂。柳書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