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賴斯演說耐人尋味 憂中國之心不言而喻!

 2006-11-02 13: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國國務卿賴斯在結束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朝鮮危機的討論後,於25日在華盛頓針對「朝核問題」發表公開演說。在這次演說中,很耐人尋味的是,黑女人賴斯首度將臺灣問題與「朝核危機」掛鉤,稱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並重申美國協防臺灣的義務,暗示臺灣的安全不會在美中談判的過程中被犧牲。

賴斯說,美國已經很清楚表示過,美國對臺政策依據對一個中國政策以及「中美三個公報」的承諾。美國同時也很清楚表示過,美國政策依循《臺灣關係法》對於臺灣的義務,協助臺灣自我防衛。賴斯的話說得很明白,那就是不希望美國為朝鮮問題頭痛之餘,在台海又出現不必要的意外。不過相對地,賴斯也以極為堅定的語氣向臺灣重申美國的防衛承諾,表面上是在安撫臺灣,而背後的戰略意圖著實耐人尋味!

面對「朝核危機」,美國開始對中國打「臺灣牌」,這不能不讓人有所思考!「美國對朝鮮政策中的軍事選擇並不是沒有,但看起來都不燦爛,」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歐漢倫曾如是說。這說明美國有對朝鮮動武的可能,記得歐漢倫也曾說過,「美國對朝軍事手段即使有實用性,也應該作為美國對北朝鮮的‘最後一招’。」這聽起來好像在說,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美國必然要對朝鮮使用武力!

為此,我們聯想到2005年,美國將(F─117)戰鬥機部署韓國美軍基地訓練,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朝鮮意味,美國人想通過戰術性先發制人的方式,用‘外科手術式的轟炸’來解除朝鮮的核能力。但這種想法要付諸實施,就必須要考慮中國的立場,美國人要利用戰術性先發制人的方式打挎朝鮮,不得不基於中國不會參與下一場朝鮮戰爭的基礎上。

為何這麼說?其實道理很簡單,在下一場可能爆發的朝美戰爭中,若中國再來個「抗美援朝」,美國的戰術性先發制人計畫將不再有力,面對中國軍隊,美國必須調動幾十萬美軍,在戰爭初期就要設法消滅朝鮮的遠程火炮和彈道導彈系統,同時,美國還必須準備全力以赴打一場大規模海空兩棲戰爭的準備。不言而喻,這種戰爭是戰略性的,在此且先不去討論誰輸誰勝,美國為此付出的代價將無法預計,數以萬計的美軍士兵以及平民將為此而歸天,而且韓國也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當然,美韓雖是盟國,美在行動前也會考慮韓國的利益,這是個理,但對朝動武,即使行動可能要以韓國付出巨大的犧牲作為代價,這仍然是美國必須考慮的一個選擇。

按理說,臺灣不值得美國投入大量的戰略資源,且美國人也知道,局部戰爭無法最終消除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決心!但美國人為了朝鮮「大打臺灣牌」,潛龍以為恐是在提醒中國,若美國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真的對朝鮮動用武力,美國希望中國別插手。雖然,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說過「美國有能力同時進行兩場戰爭」,但我們不可否認,對於美國來說,朝鮮不是伊拉克,更不是阿富汗。這也是很多國際軍事專家普遍的想法。而究其實質,美國的最大顧忌就是中俄是與朝鮮接壤的兩大強國,美國人知道,中俄遠比整個阿拉伯世界都強大得多,而且朝鮮的抗打擊能力也要高於伊朗,且朝鮮對美國來說的戰略利益也比伊朗低的多,美國不想為打朝鮮而付出過於慘重的代價!

因此,美國人有理由製造麻煩給中國,眾所周知,中國與東盟國家有南海「爭端」,與日本有釣魚島領土糾紛,這些都可以被美國加以利用,美國人會說,中國在統一臺灣後,下一步將勢必與周邊國家發生衝突。從而喚起周邊國家不必要的顧慮,以達到孤立中國的目的。在華盛頓看來,中國現在正處在一個很好的「戰略機遇期」,中國應該保持這種穩定的周邊局面!而不應該為了朝鮮破壞正在發展的中美關係,為此,美國也可謂用心良苦,在賴斯「打臺灣牌」前日,美國主管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希爾表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從未如朝鮮9日進行核試爆後那麼密切。希爾說:「我認為中國瞭解朝鮮的挑釁行動,其決定繼續從事核武發展計畫,真的已逾越了應有的軌範,我們大家有必要在此事上口徑一致。」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一方面肯定中國在朝核危機上是合作的,另一方面又「警告」中國。憂中國之心不言而喻!(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時事述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