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7月31日),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的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會天河的日子。據說,這一夜人間的喜鵲不見了,全飛到天上搭鵲橋,讓牛郎和織女渡河相會。又據說,這一天晚上會下雨,是牛郎和織女重逢時喜極而泣的淚水。這無疑是一年四季最富浪漫氛圍的節慶,被稱為"中國情人節"。這是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是夜,人們都會出門望夜空,尋覓牽牛星和織女星渡河相會。
一份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中國單身人群正擴大,1982年單身戶174萬戶,1990年800多萬人沒有婚配;1990年北京單身男女20萬人,2005年僅南京就達40萬人,北京和上海都已突破100萬人。
這一次單身危機呈現出的特點與前兩次有所不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戀觀已經過氣,不再受社會認可,不少單身人士由被動單身到主動單身;此外,白領單身佔了相當大比例,他們往往長相不錯,收入不低,談婚眼光高,論嫁要求高,因學業和工作忙碌,錯失了最佳擇偶機會,無奈地成為單身貴族,他們成了婚戀場上的"弱勢群體"。當今真是不戀愛的著急,戀愛的鬱悶。
按社會學家測算,一個30歲女白領,如果依傳統標準擇偶,其選擇面僅0.2%,而年齡、學歷和婚喪離異都不計較的"三不計較"擇偶,選擇面也只能擴大到18%。在大都市,與朋友聚會常常能聽到女白領類似這樣的話:世間的好男人都哪兒去了?不是已成她人夫,就是旁邊早有嬌客傍,剩下的也是十個當中七個傻、八個呆、九個壞,還有一個人人愛,男人搶手,好男人缺貨,奇貨可居,女單身,真的不是故意的。
全家幫忙
真說不清從哪天開始,父母為兒女相親成了一股潮流,在公園練拳腳的退休父母,手拿著兒子的履歷、女兒的照片,四處吆喝。上海人民公園,每逢週六就有一個自發的"相親會",原本為晨練老人準備的兩個大雨棚,成了相親"樓臺"。這"相親會"已經存在快一年了,最多時有上千人。筆者杭州朋友劉君在浙江文藝出版社任編輯,女兒27歲,在一家外資公司當建築設計,名牌大學畢業,眼看她奔三(30歲)了,仍沒有男朋友。女兒很天真,認為愛情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雖嚮往愛情的浪漫,又堅持女孩子不該主動出擊,自己不是換季時的削價商品,不能草率地把自己給處理了。看著女兒老大不小了,每天早上8點出門,常常忙到半夜回家,劉君就替女兒想辦法了。她上網搜索了所有能找到的杭州交友網站和俱樂部,經一再比較,選定一傢俱樂部。她帶著女兒的學歷證明、建築設計作品等一摞數據去那傢俱樂部替女兒報名。過了兩天她對女兒說了這事,起初女兒極力反對,認為網路是虛擬世界,不能信任。劉君天天與女兒嘮叨,半個月後女兒態度有所轉變,聽說前不久,她女兒已經去過俱樂部與私人顧問面談。
操勞了半輩子的老爸老媽,為家有單身族犯愁,其實大可不必,子女成年了,有獨立行事的權力,中國社會缺少的就是尊重。單身族盡可以繼續尋覓理想的對象,而喜歡獨身也不必有心理負擔地享受單身生活。
#p#網上交友、8分鐘約會、父母相親會、婚戀介紹派對、單身族旅遊團……今天交友方式層出不窮,一種"密碼腕帶"的白領交友遊戲正在流行。
時尚密碼
在世界風行的彩色腕帶,原本是用於籃球比賽中區別身份的標記,如今是潮流人士的必備單品,成為滿大街的時尚運動。前不久,一種黑色特製腕帶出現了,單身白領男女透過佩戴這種單身標識腕帶,表明自己的單身身份,發出求偶信號。在手腕上捆綁了時尚密碼的這種腕帶,採用純手工製作,黑色底子,上繡有紅色大子母M,這是男性man、女性woman和結婚marry三個英語單詞中都有的字母,頗具寓意。
白領忙於讀書和工作,社交圈狹窄,不過,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時間超過社交時間,很可能生命的另一半會在路上或某個場合出現。合眼緣卻往往缺少勇氣上前搭訕,但腕帶表明瞭自己單身身份和覓友信號。這是網上一個帖子最初創意的。密碼腕帶的領取者會得到一張實名制會員卡,卡上有單身密碼,領取者透過密碼在網上註冊,發布自己願意提供的個人信息。網站對領取者身份嚴格把關。領取者在路上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戴同樣腕帶,只需告訴對方自己的腕帶密碼,對方就能在網上透過自己和你的密碼顆解你的詳細資料,是否能交往而發展關係,就看雙方的緣份了。
這是心照不宣的暗示,是有情人巧妙的媒介。
2006年5月發出了第一批"密碼腕帶",七夕前夕又發出第二批。今天的上海,2000名單身白領戴著腕帶招搖過市。七夕之夜,這密碼腕帶搭起了鵲橋了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七七」是中國的情人節
相約浪漫七夕,這成了有情人的一個心願。不過,今天的中國社會正遭遇第三次單身危機。第一次危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 1950至1953年,男性單身居多,中共剛剛執政,新《婚姻法》頒布,多以組織手段干預解決;第二次危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1985年,女性單身居多,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返城,新擇偶方式興起,紓緩了這一危機。當今的單身危機開始進入社會公眾視野,學者稱之為第三次單身危機。 一份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中國單身人群正擴大,1982年單身戶174萬戶,1990年800多萬人沒有婚配;1990年北京單身男女20萬人,2005年僅南京就達40萬人,北京和上海都已突破100萬人。
這一次單身危機呈現出的特點與前兩次有所不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戀觀已經過氣,不再受社會認可,不少單身人士由被動單身到主動單身;此外,白領單身佔了相當大比例,他們往往長相不錯,收入不低,談婚眼光高,論嫁要求高,因學業和工作忙碌,錯失了最佳擇偶機會,無奈地成為單身貴族,他們成了婚戀場上的"弱勢群體"。當今真是不戀愛的著急,戀愛的鬱悶。
按社會學家測算,一個30歲女白領,如果依傳統標準擇偶,其選擇面僅0.2%,而年齡、學歷和婚喪離異都不計較的"三不計較"擇偶,選擇面也只能擴大到18%。在大都市,與朋友聚會常常能聽到女白領類似這樣的話:世間的好男人都哪兒去了?不是已成她人夫,就是旁邊早有嬌客傍,剩下的也是十個當中七個傻、八個呆、九個壞,還有一個人人愛,男人搶手,好男人缺貨,奇貨可居,女單身,真的不是故意的。
全家幫忙
真說不清從哪天開始,父母為兒女相親成了一股潮流,在公園練拳腳的退休父母,手拿著兒子的履歷、女兒的照片,四處吆喝。上海人民公園,每逢週六就有一個自發的"相親會",原本為晨練老人準備的兩個大雨棚,成了相親"樓臺"。這"相親會"已經存在快一年了,最多時有上千人。筆者杭州朋友劉君在浙江文藝出版社任編輯,女兒27歲,在一家外資公司當建築設計,名牌大學畢業,眼看她奔三(30歲)了,仍沒有男朋友。女兒很天真,認為愛情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雖嚮往愛情的浪漫,又堅持女孩子不該主動出擊,自己不是換季時的削價商品,不能草率地把自己給處理了。看著女兒老大不小了,每天早上8點出門,常常忙到半夜回家,劉君就替女兒想辦法了。她上網搜索了所有能找到的杭州交友網站和俱樂部,經一再比較,選定一傢俱樂部。她帶著女兒的學歷證明、建築設計作品等一摞數據去那傢俱樂部替女兒報名。過了兩天她對女兒說了這事,起初女兒極力反對,認為網路是虛擬世界,不能信任。劉君天天與女兒嘮叨,半個月後女兒態度有所轉變,聽說前不久,她女兒已經去過俱樂部與私人顧問面談。
操勞了半輩子的老爸老媽,為家有單身族犯愁,其實大可不必,子女成年了,有獨立行事的權力,中國社會缺少的就是尊重。單身族盡可以繼續尋覓理想的對象,而喜歡獨身也不必有心理負擔地享受單身生活。
#p#網上交友、8分鐘約會、父母相親會、婚戀介紹派對、單身族旅遊團……今天交友方式層出不窮,一種"密碼腕帶"的白領交友遊戲正在流行。
時尚密碼
在世界風行的彩色腕帶,原本是用於籃球比賽中區別身份的標記,如今是潮流人士的必備單品,成為滿大街的時尚運動。前不久,一種黑色特製腕帶出現了,單身白領男女透過佩戴這種單身標識腕帶,表明自己的單身身份,發出求偶信號。在手腕上捆綁了時尚密碼的這種腕帶,採用純手工製作,黑色底子,上繡有紅色大子母M,這是男性man、女性woman和結婚marry三個英語單詞中都有的字母,頗具寓意。
白領忙於讀書和工作,社交圈狹窄,不過,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時間超過社交時間,很可能生命的另一半會在路上或某個場合出現。合眼緣卻往往缺少勇氣上前搭訕,但腕帶表明瞭自己單身身份和覓友信號。這是網上一個帖子最初創意的。密碼腕帶的領取者會得到一張實名制會員卡,卡上有單身密碼,領取者透過密碼在網上註冊,發布自己願意提供的個人信息。網站對領取者身份嚴格把關。領取者在路上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戴同樣腕帶,只需告訴對方自己的腕帶密碼,對方就能在網上透過自己和你的密碼顆解你的詳細資料,是否能交往而發展關係,就看雙方的緣份了。
這是心照不宣的暗示,是有情人巧妙的媒介。
2006年5月發出了第一批"密碼腕帶",七夕前夕又發出第二批。今天的上海,2000名單身白領戴著腕帶招搖過市。七夕之夜,這密碼腕帶搭起了鵲橋了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今夜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