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的電視劇《大長今》在中國熱播,據報導連胡錦濤也是韓劇迷,並對到訪的韓國代表團表示因公務繁忙、不能每集都看而感遺憾。韓劇帶來的哈韓熱,引起不少中國人的迷惑,甚至恐慌,稱之為寒流。一個從來未被中國人放在眼裡、至今仍部分生活在中國唐式服裝和古文化裡的小韓,居然接二連三地推出連臺好戲,風靡中、港、臺、日等地,怎教中國人不酸。
在韓潮之前,中國的影視市場就刮過歐美風、日本風、港颱風,《大西洋海底來的人》、《查裡的天使》、《加里森敢死隊》、《追捕》、《血疑》、《姿三四郎》、《望鄉》、《阿信》,以及香港的警匪片、武打片、臺灣的尤其是瓊瑤的言情戲,部部都在大陸擁有廣闊天地,以至於連黨的喉舌主持人也跟著港臺化,把國家廣電總局給氣急了,9月還正式下發《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嚴令不准模仿港臺腔, 「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話,不模仿港臺腔及其表達方式……不在普通話中夾雜不必要的外語。」
其實港臺腔也沒什麼不好的,改革之前的大陸廣播電視,聲調都是鏗鏘有力,跟開批判會似的,現在平和的語氣,其實都是學著人家改過來的。當初如果不是看到真由美、幸子,還不知道女人居然可以這麼柔美,不像咱們的大寨鐵姑娘。不知道杜丘、光夫、大島茂之前,還以為男人都該像「革命的傻子」雷鋒和紅衛兵暴徒那樣。
哈外潮在中國此起彼伏,說到底是中國的影視文化底氣不足,才會讓外圍的影視如脫韁野馬,踏平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中國影視文化虛弱表現在題材範圍窄、精品少、內容假大空。偌大的中國大陸,歷史有幾千年,人口有13億,地廣有960萬平方公里(重劃邊界後不知道還剩多少),一年拿不出幾部好戲出來,別說跟日本比,就連跟彈丸之地的香港比,也難以比下去。
中國大陸拿得出手的影視劇集,二十多年來,數來數去,就那幾出帝王戲、古裝戲和根據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戲。其中那幾出製作精美的帝王戲,居然還嚴重失實。比如歷史上的順治帝是死於天花,《康熙王朝》裡為了戲劇效果,把他寫成出家;歷史上的蘇瑪剌姑是孝莊皇太后當年的陪嫁伺女,年齡應該跟孝莊相彷,在戲裡卻成了康熙青梅竹馬的紅顏知己,愛得欲生欲死,卻又抗婚,死不當康熙的愛妃。這些帝王們,文韜武略樣樣精通,聖明賢能,功業蓋世。當下的中國人陶醉在清帝打下的大片河山裡時,卻不知道當初「留發不留頭」的恐怖,那個被所有當政者沿襲下來的「文字獄」,都被大而化之了。到了張藝謀的電影《英雄》,就更是把帝王戲發展到極致了,那個吞併六國、稱帝后仍殺人無數的暴君秦始皇,居然被張大導演頌揚為「和平使者」。秦王嬴政的血腥大業,感動了那個與秦王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江湖大俠,他放棄刺殺秦王的最後機會,反被秦王殺死。這倒很合當政者的胃口,「穩定壓倒一切」。這些帝王戲,除了宮廷,就是沙場。《英雄》更甚,連個普通人都看不到,整齣戲就像在天宮裡的廝殺,玉皇大帝對齊天大聖一樣。這些戲只讓人悅目,卻不能讓人感動。也不曾見其在其他國家形成什麼「中流」。
那些接近生活的劇目,如《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中國式離婚》等,雖然叫好,但無奈數量太少,難以抵擋外潮的入侵。
反觀美國的影視市場,大都是本土節目,雖然不是部部精品,但足以使外來影視無法立足。外國劇目只在外裔自己開辦的頻道有市場。在美國還未聽過這個潮,那個流的。
至於被中國廣電局讚揚的劇目,《開國領袖毛澤東》、《中國命運的決戰》、《日出東方》、《長征》、《延安頌》《忠誠衛士》、《省委書記》、《幹部》、《至高利益》、《絕對權力》、《激情燃燒的歲月》、《軍歌嘹亮》、《軍港之夜》、《希望的田野》、《走進八里堡》等等,看看網上的娛樂新聞,就知道它到底有沒有觀眾了。
中國有文化沒文化的人,都以本國有五前年的歷史文化而自豪。可是,這五千歷史文化在1949年時就被攔腰折斷了。自從黨文化壟斷了天下,中國就沒什麼文化可言了,這正是造成中國目前影視文化虛弱的原因。才去世的巴金,其前後半生的強烈反差,就很能說明問題。他的創作激情自建國後就去得無影無蹤,不但如此,還被黨改造得服服帖帖,寫出「必須徹底打垮胡風反黨集團」這樣的大字報批判文章,被利用為黨文化的旗幟,成植物人之前要求安樂死也不成。
被掐著喉嚨的中國影視界,其景況跟巴金無異。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胡佔凡在2004年全國電視劇題材規劃會議上的講話-- 「抓住機遇 深化改革 確保導向促進繁榮」中,詳細談到如何限制反腐、涉案、公安的影視題材的通過,如何限制此類劇目獲獎的數量,如何把這類劇目剔出黃金時段等等。其理由是這類劇目「使人感到黑暗、消極、痛苦、無奈、掙扎,與當代國情及社會制度格格不入……容易使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喪失信心……」豪華生活、宗教性質強的影劇也要限制,理由是「一些崇尚資產階級道德標準、奉行霸權主義的勢力,從來沒有放棄他們的政治圖謀,通過各種方式向我國灌輸其文化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和生活方式。國內一些人也正極力把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文化思想不分良莠,特別是一些有害的並與社會發展進程相左的人生價值觀、道德觀,不遺餘力地販運到我國來。我們要充分注意有些電視劇價值導向出現的偏差。」對於不符合黨要求的劇目,如《女人不再沉默》(反性騷擾的題材)、《燕趙刑警》(警匪片)、《人大主任》(反腐片)、《拯救少年犯》(涉案片)等,被作出暫停播出、修改後播出等不同處理。
這又不能那又不行,中國作家要怎樣寫作呢?胡副局長要求道: 「作家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較高的藝術表現能力,分寸得當,讓觀眾在看到一些危害社會的人和事的同時,又不喪失對國家的信心,並能明確看到黨和政府努力堅持政治昌明的決心。」這真是一個難度很高的技術動作,不知有幾個編劇可以達標。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黑、腐,這些話題不拍,就只能用包青天劇來反腐倡廉了,簡直是隔靴搔痒、荒唐可笑。
在嚴格的審查制度下,不但國內的影視片受影響,國外的除了MTV、體育片和卡通片可以比較自由地進入中國市場外,其他節目必然也受到嚴格的限制。曾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的美國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總裁兼董事長梅鐸前不久被中共媒體拒絕,令他失望又憤怒,指責中共多疑及不正常。他終於感悟到,美、中到底是不一樣的。
對黨文化確實不能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中共對外國的新聞、影視、網路進行嚴格限制,手段包括干擾外國電臺、卡網、控制進口等等,別人卻從來沒有限制黨媒體在外的發展和傳播,在美國,中共開辦的電視、電臺、報社就不少,不知砸了大陸納稅人多少錢,就是沒多少觀眾讀者捧場,也刮不起什麼「中國風」。
黨文化的壟斷,結果是限制了自己,作繭自縛。而有幸過關進入中國大陸的影視,就成為彌補大陸觀眾文化飢渴的精神食糧。於是乎,只要是外國劇,大都能在中國大陸刮起強颱風,戰無不勝。
(觀察)
- 關鍵字搜索:
- 胡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