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引發的美歐新摩擦
近幾年來,美國奉行獨來獨往的單邊主義,在重大國際事務中多次繞開聯合國,甚至避開它的西方盟友。此次,在圍繞印度洋特大地震和海嘯的賑災工作由誰來主導的問題上,美歐又顯現了新的矛盾和分歧。
1月3日,美國再次增加了亞洲海嘯的救援力度,現任總統布希力邀自己的父親老布希和前總統克林頓一同出山領導一項規模宏大的私人籌款行動,號召美國人打開他們的錢包踴躍捐款,以幫助那些遭受地震和海嘯襲擊的國家和人民。
美國主張以周邊主要國家為中心進行援助,並具體提出設立由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四國組成的「中心救援團」,來致力於災區救援和重建工作。而歐洲方面則提倡以聯合國為中心提供救援。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的衛生和社會保險大臣迪巴爾.托洛梅奧1日在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部針鋒相對地指出,應該「以聯合國為中心」實施救援行動。法國總統希拉克也附和托洛梅奧,主張由聯合國來組建救援部隊。
政治分析家們認為,歐洲之所以力圖建立「以聯合國為中心」的賑災機制,不僅是因為歐洲遊客中死亡者和失蹤者人數較多,而更主要的是認為,「對於造成15萬人死亡、10餘國受災的空前浩劫,絕對有必要進行國際規模的援助」。
這些分析家們說,對於「不信任聯合國並討厭歐洲的布希總統有意排斥聯合國和歐洲」的做法,歐洲方面越來越反感,美歐關係又出現新摩擦。
美國旨在利用救災改善自身形象
迄今美國已承諾將向受災國捐助3.5億美元援助資金,並將採取大規模軍事救援行動。美國務卿鮑威爾日前在視察亞洲受災國時毫不隱諱地說:「美國的救助努力將改善其在穆斯林世界受到損害的形象。」
鮑威爾在與印度尼西亞外交部長哈桑.維拉尤達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我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在印尼公民看到我們派去救助他們的直升機飛行員後,我們的價值體系能夠被進一步證實。」
在4日召開的美國第109屆國會會議上,參眾兩院一致通過全力協助南亞救災決議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美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