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轟轟烈烈的一戰中,德布羅意也走上了戰場。不過他的職位還算安全,不過是個測繪員。但是戰場上枯寂的日子也是很難打發的,他可不願和無聊的士兵們整天甩紙牌。
他雖然取得過文學碩士學位,但在這段時間對物理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風行一時的量子理論鑽研甚深。不過他總隱隱覺到這套理論有缺憾,具體在什麼地方一時也難明瞭。
一天晚上,他坐在土崗上一邊思考一邊望著夜空,突然一顆流星劃過了天際,他的靈感馬上被激發出來:我們費了那麼多勁來證實了光既是粒子也是一種波,幹嗎不把這進一步推廣出去呢?比如說新發現的電子,我們以前總是把它當成點粒子,難道不能用波動觀點去看待它?事實上,不光是電子,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具有和光一樣的性質:波粒二像性。
我們眼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在像水波一樣地振動著的,還有比這更奇怪的麼?戰爭結束後的1924年,德布羅意把他的想法整理在博士論文《量子理論的研究》中。
古老的索爾蓬納大學的答辯會上,人們交頭接耳,都在議論這個這個文學碩士如何應對評委們尖銳的反詰的。
德布羅意在黑板上寫下他那著名的公式:這是用來說明電子的波長的,p就是物體的動量(質量和速度的乘積),h則是微觀世界的鑰匙--普朗克常數,λ則是波長。如此簡明的公式蘊涵的意義是深遠的,所以儘管他的論文沒有得到實驗的支持,而且還引起評審委員會的人一陣騷動,但是還是主持答辯的 著名物理學家郎之萬鼎力堅持下通過。
郎之萬的評語是:"這個博士生的想法近似荒誕,但是其中物理思想展現的很是完美動人。"
這個和愛因斯坦一樣深信自然的和諧與美的教授心裏儘管一百個贊成德布羅意的見解,但嘴上還是要跟評委們敷衍過去的。
當幾天後他把這個博士生的思想轉述給好優愛因斯坦聽時,巨人罕見地沉默了好久,他送別郎之萬時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至此,一場偉大戲劇的帷幕被人掀開了一角。"
無論如何,德布羅意的這篇論文是人類歷史上物理學上最出色的博士論文,1929年他憑此獲得諾貝爾獎,這也開創了博士論文得諾貝爾獎的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德布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