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花生、土豆、地瓜干

 2004-11-11 20: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花生、土豆、紅薯的老家都是美洲。
南方人煮紅薯,北京人烤白薯,山東人吃地瓜,
印地安語叫白塔塔(Batata),秘魯人管它叫庫瑪(Kumar)。

花生,英文是Peanut。印地安人稱之為:土裡的可可豆(Tlalcacahuatl)。 閩臺人也認為,花生是土里長的豆,稱之為:土豆。

土豆,山西人稱之為山藥蛋,學名馬鈴薯。 英國人張冠李戴,把紅薯(白塔塔Batata)的名字戴到土豆腦瓜子上,拼作Patato。
然後,他們又把紅薯稱作「甜土豆(Sweet Patato),稀裡糊塗。

美國副總統也稀裡糊塗。那年,老布希的副總統奎爾到中學視察,正趕上中學生進行單詞比賽。 一個小男孩拼讀Patato,完全正確。 奎爾說:「你拼錯了。」 中學教師說:「對不起,副總統先生,你錯了。」

很久已前,美洲的印地安人劃著木舟,帶著花生和紅薯,來到了南洋群島。 秘魯的印地安人把紅薯稱為Kumar。在南洋群島,有的地方也把紅薯讀作Kumar。 判定食物的起源,主要依賴於它的野生物種,語言學也是考古證據。 中國的花生和紅薯來源於南洋群島,最早種植於福建。

土豆的老家在南美的安底斯山。 古代的土豆味道很苦,而且含有較多的龍葵素。龍葵素有毒,影響人呼吸的神經系統。 印地安人先把土豆凍一夜,把那些含毒的部分凍死了,然後再種,經過了上千年, 才培養出現代的土豆。土豆耐寒,可以生長在比玉米海拔更高的山坡,是安底斯高山部落的主要食物。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570年,土豆進入歐洲。起初,歐洲人不吃土豆。 因為它和一些有毒的植物相似,而且,聖經裡沒有提過土豆。 馬隊壓過農田,土豆照樣生長。歐洲人發現,土豆是不怕戰爭的糧食,才開始推廣。 馬爾薩斯認為,土豆造成了歐洲人口的增長。 俄國是世界土豆第一大國。 俄國人說:「我們天天吃土豆,總覺得人口不夠!」

北大荒的天氣冷,土豆子長在這裡,跟在安底斯山老家一樣,不愛生病。 土豆生啥病呀?退化病,萎菌病(Blight)。 早先,南方人要定期到北大荒買土豆,就是要更新種子,防止退化。

以前,愛爾蘭農民把土豆當飯吃。1845-1851年,愛爾蘭的土豆鬧了病。 英國人有銀子,不救濟愛爾蘭人。 愛爾蘭餓死了五十萬人,一百多萬人到外國去逃荒,多數人去了美洲。
(可到Google中查詢:Irish Famine。)

明朝中期,紅薯和玉米進入中國,種植於閩粵。 乾隆皇帝推廣玉米和紅薯。 為此,乾隆說:「此不特勝國所無,即上溯三代,下訖宋元,亦復罕有倫比。 夫以朕之愛養斯民,如此其厚,天下萬民無不共知感戴。」
(蔡美彪:《中國通史》,第10卷,第154頁)

「甘薯和玉蜀黍的推廣,說明廣大貧苦農民,藉助這兩種適合粗放耕作又高產的作物, 維持半飢餓的生活。玉蜀黍的推廣,不但不足以說明農業的發展,反而是農民貧困的一個反映。」
(蔡美彪:《中國通史》,第10卷,第273頁)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