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謂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就通過當時駐臺的共產黨組織策劃實施過使臺灣脫離中華民國的運動,可這種離心離德的舉動無異於泥牛入海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再加之轉移到臺灣繼續政治經營的中國國民黨痛定思痛的變革,這種「朝共離資」的運動也在時間的推移下偃旗息鼓了。而中共與國民黨之間當時積怨較深,信息交流上自然也非常閉塞,於是各家管好各家的心態出現在大陸與臺灣之間,在小打小鬧中大陸與臺灣、中共與國民黨相安無事各自守業,於是大陸與臺灣也各自開始了一條南轅北轍的改革之路,其後來的事實證明,正如儲安平先生所說的那樣:「蔣時期是民主多少的問題,毛時期是有無民主的問題!」
由於臺灣出現了一位政治開明的蔣經國先生,當然現在老崩也無法揣測蔣先生當時是如何產生讓民主政治在臺灣萌芽的想法的,但老崩相信蔣經國先生或許也看到了他父親蔣介石先生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行民主政治的意向而導致中國政治的亂局,所以能夠冷靜思考,跳出了一個政黨利益的漩渦從民眾需求的高度辯證多角度多層面研究了中國國民黨逐步放權,使其他政黨加入到臺灣的政治生活中,打破當時臺灣政治這潭死水及腐敗抬頭的現象,華夏先祖大禹採取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與蔣先生開放黨禁允許不同政見存在的思路其實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李登輝先生上臺後,順理成章的繼續了蔣先生無聲無息但早已鋪就好的政治局面,使開放黨禁、報禁、開放大陸探親的工作更加細化並加以完善;就在這種大環境下,臺灣在十數年間政治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不同政見的政黨與中國國民黨在經過臺灣民眾的篩選後,出現了類似於美國兩大政黨的局面:國民黨與聯盟組合後的民進黨。
跳過那灣淺淺的海峽再看看國內,毛澤東這位土皇帝在76年升天後,中共深深感受到所謂千般好萬般好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施行下的實質局面,於是鄧小平採取了姑且不論光明磊落的手段迫使了繼續執行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崩盤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