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以來,隨著廣東8個城市以及北京、上海等地開通內地居民「個人游」香港後,香港的旅遊業以及相關的運輸業、零售業、飲食業等產業明顯感到了推動,但與此同時,香港的有識之士也坦言指出,「個人游」也給香港經濟帶來了新考驗。
問題一:人民幣「黑市」有可能借力
近來一份調查首次發現,在「個人游」的旅客中,有5%的被訪者到香港的首要購買對象是股票和基金。這一類人顯然打算通過「個人游」繞開一系列限制購買香港股票、基金的制度障礙,悄然引資炒港股。
內地遊客借「個人游」到香港的銀行或證券行開設戶口投資,為沉寂多時的港股注入了新動力。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內地遊客通過「個人游」來港炒股票、炒期貨,將使「黑市」人民幣的兌換問題更加嚴重,內地也更難掌握游離人民幣的流向。此外,數量龐大的人民幣在香港「沉澱」,隨時有可能在市場環境發生突變時擾亂香港甚至內地的資金市場。
更有學者擔心,社會被近日旅遊業興旺的勢頭所誤導,將所有資源投放在旅遊業,而忽略其他基礎雄厚而具有競爭力行業發展。
問題二:酒店業出現結構性失衡
目前可進行「個人游」的城市統計表明,符合條件有資格申請的人數就達2000多萬人,這還不包括內地以組團形式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遊客來香港。
從當前香港酒店和賓館所能提供的房間接近4.3萬的數量計算,每年只可提供超過1300萬人次的旅客住宿,從而凸顯酒店供應明顯嚴重不足。更令人焦慮的是,內地遊客最需要的三、四星級酒店房間現在只能提供1萬多個。供求失衡可能導致酒店全面漲價,使不少內地遊客望而止步或轉移它地。
對此,香港正在加強酒店、賓館方面的基礎建設。但也有專家提醒說,旅遊業是季節性很強的產業,加上「個人游」模式尚未成熟,若急於大量興建三、四星級酒店,日後可能會造成另一種失衡。
據悉,香港有關方面正考慮將現有的700多個閑置居屋單位改作旅舍用途作應急之用。但專家指出,長遠考慮政府應宜簡化程序,讓酒店、賓館發展商的興建項目盡快落實。而中價酒店更應放遠目光,不應以「海鮮價」(完全考慮供求狀況)謀取短利。
問題三:語言不通導致交流不便
內地旅客以「個人游」身份訪港,不再由旅行團承包衣食住行,必然遇上不少障礙。如何讓內地客人真正感到「賓至如歸」是一項具體而複雜的「大工程」。
比如說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內地多個省市與香港語言不同,香港的售貨員中熟習普通話者仍屬少數,更別說一般市民了。另外,香港的路標、旅遊景點的指示牌多以繁體字和英文為主,使不少內地旅客看起來根本「摸不著頭腦」。交通工具方面,豪華大巴士、電車等常用交通工具基本不報站名,對多數初次來港的內地遊客來說更是不知「東南西北」。
目前,香港有關方面已考慮加派會講普通話的「親善大使」在各景點作講解,地鐵以及一些巴士、小巴車廂內加以普通話廣播,旅遊和交通地點也在加緊安排簡體字指示牌,並在各口岸派髮香港個人旅遊指南等。
問題四:通關能力尚顯滯後
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與內地交往頻密,各個陸路口岸早有人滿之患。開放「個人游」更使各口岸面對的壓力日趨嚴重。
在4個陸路口岸中,原以落馬洲「迫爆」情況最為嚴重,但該處的擴建工程已在「十一」旅遊黃金週前竣工使用,處理過境旅客的能力大大提升;文錦渡、沙頭角口岸因交通不便,「個人游」旅客很少會經由這兩個關口入境;羅湖口岸與到達處理旅客飽和量仍有一段距離,可以再吸納更多的過境人潮,但須在協調和管制人員的人手方面作出配合。目前香港各口岸的人手普遍緊張,高峰期抽調人員、加班加點實屬無奈,如長期以往是不可能持久的。
專家認為,長遠而言需要等到西部通道的開通和落實自助過關系統才可徹底紓緩口岸的壓力。
問題五:購物習慣欠溝通
根據調查,「個人游」旅客到港的目的第一是購物,第二是觀光。超過60%的被訪者預計購物花費在3000元以上,10%的預計購物花費在1萬元以上。
有專家分析指出,由於兩地購物文化存在著一些差異,零售業需要與內地遊客多溝通。比如說,在內地購買電器是實行「三包」,這與香港的電器保養證明條例還是有差別的。再比如香港的「水貨」是指沒經過總經銷商而整批買進的產品,並不一定是假貨,這與內地的概念也是不同的。還有就是有的內地遊客喜歡「討價還價」,但香港不少大品牌店舖則採用明碼實價策略,也使買賣雙方時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另外,內地來的「生客」有時還可能面對「黑店宰客」的問題。香港有關方面必須重拳出擊加大打擊「黑店」的力度,以避免香港「購物天堂」美譽蒙塵。
問題六:截堵「黑工」辦法不足
據統計,「個人游」實施3個月來,已有大約26萬多名「個人游」來港旅客,其中僅發現10名「個人游」旅客來港打黑工,相對很多地區的來港旅客犯案比率不算高。
此間人士認為,目前內地來港「打黑工」的60%拿的是商務簽證,對此內地與香港應商量對策,謀求堵截源頭。也就是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除有賴香港警方加強打擊外,兩地執法部門須保持緊密溝通,其中交換情報更為關鍵。既需要內地公安部門把好簽發證件的「第一關卡」,也需要香港執法部門調整、增加資源,加大執法力度。司法機構還應加強對以身試法的僱主的懲罰力度,以起阻嚇之作用。
有學者直言,必須將「個人游」開放的步伐與相關配套設施的加強完善同步考慮,否則香港在短期經濟得益之餘,可能會付出一些長遠的經濟以至社會的代價。
《國際先驅導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內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