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在「新高潮」中「退潮」

 2003-07-06 19: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SARS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中國中央電視臺某晚新聞聯播突然頭版頭條播出了學習「三個代表」的新聞。這條新聞網際網路上馬上被口水淹沒了。人命關天,國難當頭,如此不務正業的政府及其作俑者,真有些喪心病狂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SARS剛過,北京在7月1日鄭重告訴世界,他們將把那個中斷的「不務正業」進行到底──而且還打算掀起一個「新高潮」。瞭解中國當代政治史的人都明白,那個在理論上一竅不通的「重要思想」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政治煙雲。但遺憾的是,儘管人們普遍相信「文革」以後學習政治語錄的狂熱已經不可能在出現了,但中國人仍然在今天還要受這種形式主義的愚民政治的折磨。這無論如何是這個民族的悲哀。

但仔細想想也許問題還不至於太令人絕望。事實上這種「運動」基本上徒有虛名。從主席台上到普通黨員,都在迫不得已地進行政治表演,也在急不可待地等著散會。至於普通民眾,這個高潮早已和文革的狂熱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對此一點興趣都沒有──除了嘲笑的興趣以外。在這種意義上,掀起「新高潮」的運動不過是「文革政治」企圖回潮的妄想而已。可以說,「高潮」沒有開始就「退潮」了。

圍繞「7-1講話」和「胡溫新政」人們在進行了各種爭論。特別是7月1日之後,無論是對胡抱有希望的人士還是反對者,似乎以相反的方式一致表達了對中國政治的悲觀。也許這是兩種不同種類的急切。問題的關鍵在於,「7-1講話」並不是那種倒行逆施的既得利益的反撲的開始,毋寧說是這種自私和虛榮力量的恐懼,是這種恐懼強弩之末的最後努力。

周正毅案發回上海似乎是一個不祥的信號,但香港反對23條立法的大遊行卻給北京政局增加了一個全新的變數。人們不應該忘記23條立法出臺的真正背景,在一定意義上,它是上一屆主政者遺留下來的問題,或者說它不是新一屆政府的政治問題。而這一問題當時之所以發生,原因之一和香港「縱容邪教」以及「異議人士」有關。如果這一分析成立,那麼「倒董」的政治意義就不僅僅侷限在香港了。

值得一提的是,7月5日,沉默了幾天的董特首神情凝重地告訴新聞界,港府打算對23條提出「修改意見」。我們先不討論這些修改意見如何避重就輕或者是權宜之計,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政治上的讓步。根據中國政治固有的特點或缺陷,這種政治讓步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北京方面作出的。但令人疑惑的是,就在前一天,北京在香港的喉舌《大公保》還宣布「決不妥協」(一個饒有興趣的現象是,一向見風使舵的香港鳳凰臺這幾天似乎也找不到風向了)。介紹這個案例是想說明,「7-1講話」並不標誌北京政治的某種倒退式的定局─一切都在演化之中。而毫無疑問的是,「7-1」發動的「新高潮」的政治表演,在發動的當天就基本結束了。

作出上述相對樂觀的估計,並不是完全指望真有一個「胡溫新政」。人們必須明白,時勢比人強,時代畢竟在進步,社會畢竟在開放。用已故學者李慎之先生的話來說:中國民主化的條件已經成熟了,而且已經濫熟。在這種條件下,新領導人即使缺乏啟動政治開放的勇氣,但也沒有辦法開倒車。此外,對政治領導人不能有救世主情結,但也應該放棄敵人意識。自由主義觀念應該在這兩個極端思想之間尋找一條中間道路。因此我們在目送北京那個短命的「高潮」的同時,應該反省一下封閉社會裏民間和政府的理性關係。

我覺得這種關係最深刻地表達在《聖經》思想中。首先由於神的公設使民間和政府處於一個道德平面上,這就避免了任何一方自任救主的合法性,也避免這一僭越必然導致的你死我活的互相行凶。在漢語思想中,特別是五四以來,對「救世主」思想的批判是不完全的,「54式」的自由主義一方面批判「救世主」思想,但這種批判是單向的,是僅僅針對政府以及政府的支持者的。問題的另一方面是,批評家本身在這一批判種建立了新的「救世主」人格。

在一定意義上,這種精神狀態和共產主義革命的勃興是密切相關的。其次,在《聖經》文化中,生命價值高於政治身份的價值(包括民間身份的這種自我確認),超驗真理的價值高於世俗主義的價值。

舉例來說,如果給「某領導」寫信能拯救那個被餓死的三歲女孩子的生命,「民間的堅守」是完全可以暫時放棄的。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民間的堅守」或「自由主義的清高」恰恰是對「救世主」的敬重。這些朋友忘記了,你應該有超越對方的更高的價值追求。也恰恰是由於這更高的追求,才使你有可能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希望北京某些政治努力的「低潮」能進一步激發中國自由思想的成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