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帶數幾年來並未中斷過,「舊時王謝堂前燕」,不入尋常百姓家。
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實利主義的統戰政策下,即使「末代皇帝」從帝王到平民,也只是特殊的「平民」,前清遺老、北洋軍閥、國民黨高層人物,形形色色的名人和他們的後代,只要「有用」,無不被安排得舒舒服服的。在經歷「文革」浩劫之後,這些有著繼承了「高貴血統」的「名人之後」更是如魚得水。至於「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軍」的子孫們,進政協那只是得了一個「安慰獎」,沒有位居中樞,已經充滿失落感了。不久前《人民日報》有一篇《重溫革命前輩的「家規」》,其中周恩來的「家規」是「晚輩來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不許動用公家的車子;不可說出與總理的關係……」既然「不可說出與總理的關係」,他侄女今天做上政協委員,恐怕也是違背他的「家規」的。
從皇位世襲到接班人制度是維繫中國幾千年不變的根本所在。從本質的意義上說,今天的中國還是一個世襲社會,身份、地位等幾乎都是世襲的,遇羅克用生命的代價所批判的「血統論」,依然悄悄存在。有人生下來就是「貴族」,有人生下來就注定了是「奴隸」,橫亙在農村和城市之間,那垛無形的「柏林牆」並未倒塌。戶籍制度在某些地區的鬆動並不標誌著等級社會的結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從世襲社會到一個真正的選舉社會,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這一缺陷不僅是政治制度上的,也是文化心理上的,一個有著幾千年世襲傳統的社會,要走出世襲的陰影,邁入人人平等而不是以血緣和人身依附為特徵的新型社會,的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大紀元)(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傅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