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科技日報發表報導,披露了今年大學生就業遇到的種種問題。
--用人單位:能招到碩士、博士就不要學士
「什麼學歷?」「本科。」「對不起,您的情況不能滿足我們的條件。還是到別處看看吧。」
「簡章上不是明明寫著招本科生的嗎?」
「什麼事情都得隨機應變嘛。你看,這一摞都是研究生的簡歷,你能競爭過他們嗎?要是北大、清華的優秀畢業生還可以考慮。」
簡歷沒等打開,就被退回手中,張生(化名)被激怒了。憑什麼?區區一個市××局招個新聞幹事都這麼挑剔。他極其無奈地從隊伍中間擠了出來,剛才排在他後邊的人群向前湧著,各式各樣的簡歷高高地舉過頭頂,並做著最貼切地姿勢,以便考官的手能觸到它。
這樣的招聘會,張生已經參加過幾次了,幾乎每次都有類似的對話。
張生想起了去年10月22日報上的一篇文章。是在日本人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後,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假設:假如由國人來評價這個諾貝爾獎的話,我們能把這個獎頒給田中這樣沒有職稱、沒有頭銜的「小人物」嗎?田中耕一這個人物實在「太小」了。43歲的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碩士,只是島津製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師。我們眼中的人才,往往有一大堆頭銜和光環,我們不僅患上了高學歷崇拜症,而且學問的高低還經常取決於職務的高低。
中國人自古崇尚「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氣人的是好多人往往將前者視為後者的條件。他認為這是一種有失公允的「綱常」。
「這單位招人怎麼也這麼『愛慕虛榮』?!有些酒店招個內勤人員也要找名牌大學本科生?」他似乎想不明白。「能招到碩士、博士,當然不要本科、專科生。就算用不著他們的學識,也可以用來『裝點門面』。大家都講,有多少博士,有多少碩士,你也不能太寒磣吧。我覺得這關乎單位形象問題。」一些單位的人事領導這般回答。
「博士、碩士不幹事,不等於白招了?」有人提出疑問。
「不干就不干唄,工資跟本科生差不多,又不是養不起,只要人在單位,就是財富。其實,大多數單位都這樣。」一國企人事主管如是說。
在一家英國諮詢公司工作的劉女士說,他們公司招聘時,不管你是什麼學歷,學的什麼專業,只要你的潛質被認可,都會招進來,然後接受企業在職培訓。因為,在學校裡學的,其實只是一種思維的方式而已,學歷並不代表什麼。
--家長:孩子找工作三點意見:一要穩定,二要輕鬆,三要有名
小永(化名)最終還是「得罪」了老爸,跟一家營銷公司簽了協議。工作地點:新疆。
作出這個決定之前,小永跟老爸通過好多次電話,試圖說服老爸接受自己的選擇。然而老爸的不容商量的態度,使小永下定決心自己做主。
小永,張生的高中同學,西安一所著名大學經濟系大四學生。
接到協議通知的那天晚上,同學們三三兩兩到宿舍道賀,小永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避開了同學們的視線,在樓下小賣部買了一瓶啤酒一包煙,來到小花園,一個人坐在花壇邊喝了起來。這裡燈光照射不到,透過稀疏的樹枝,能看到路上匆匆行走的人影和對面教學樓裡的燈光。小永說不出自己心裏是什麼樣的感覺。
回到宿舍已經很晚了,舍友們都睡了。小永點著蠟燭,藉著搖曳的燭光記起了日記───他平時是不大記日記的。
「其實,我應該理解老爸。我上了大學之後,他整個人就像年輕了許多,在鄉親面前腰板都挺得直了。記得他跟我說,只要你畢業了找份有頭有臉的好工作,老爸現在砸鍋賣鐵都樂意。那是咱們家的榮耀……
「可是,我覺得老爸有點自私了。老想著光宗耀祖,想著體面。其實,所謂的大單位哪有那麼容易找,今年就業這麼難,能找著這樣的單位已經很不錯了。」
小永熄滅蠟燭,愣愣地坐在床上,腦子裡又撞擊著那天跟老爸「談判」的情形───
「去哪兒都成,就是不能去新疆。」「哪兒不都一樣嘛?再說那單位也挺好的。」
「好?好就非得往那窮山惡水的地方跑?新疆?想想那裡有什麼好地方嗎?」「反正我現在還年輕,鍛練鍛練也挺好的,而且待遇也不錯。」
「你年輕?我可不年輕,等不到你真的出人頭地的那一天。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找工作一定要找個穩定一點,活輕一點,比較有名氣的單位。哎,爸說這些還不都是為你好。你去那地方,媳婦都不好找,人家也看輕你……」
「爸,您咋就不能開點竅呢,我不簽,往後更難找了,別說什麼有名堂的單位了。」
「咱們隔壁小虎上的什麼學校?農大。人家都進了市委辦公室了,你說,好不容易考了個重點大學,怎麼就不爭氣呢?」
……
小永實在沒法跟老爸說清楚,一怒之下挂了電話。
小永打電話給在北京上學的高中同學訴說痛苦,不料這位同學卻因不能滿足老爸的心願留在北京而苦惱。可憐天下父母心!
--畢業生:不去國字打頭的,就選與海沾邊的
「我相信我天生就是乾大事情的人,我不想默默無聞地呆在一個沒有什麼名氣的單位和地方。所以,從一開始我就要選擇理想的城市和單位,擁有高的起點,才能有大的成就……」
這是一位北工大外語系的好朋友給我的信中的話。
他挑過的企業有幾十家,沒有安分地跟任何一家談過,所以至今還沒找著工作。最近有點急了,讓我給他想想轍。我說:「你要不那麼『刻薄』,早就找著了。」
的確。他給自己定了一個求職標準:不留北京,就去廣州;單位必須是有文化的國人都知道的。有人曾對他說:「你這是何苦呢?」
他報以不屑的微笑:「燕雀焉知鴻鵠之志。」
不僅他有,他身邊的好多同學也是如此。班上70多人,有近20人在北京「拚殺」,還有好多在上海、廣州、青島、寧波等地尋找理想的棲息地,雖然還沒有什麼結果--卻沒人願意留在偏遠的地區。
去年12月份,某國家級單位在蘭州的一家研究所到蘭州大學招新聞幹事,曾出現過這樣一幕:參加應聘的小王問小劉:「你真的去嗎?」「去玩玩唄。真的要我,我是不會去的。」
- 關鍵字搜索:
- 本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