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海內外一片喝倒採的噓聲,張大導演自我安慰道:「《英雄》只是部娛樂片」。但中國政府肯花三千多萬美元拍一部「娛樂片」?且首映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在海內外又花了極大成本宣傳造勢,難道是江澤民昏了頭嗎?顯然不是的。恰恰相反,《英雄》的政治含義是很明顯的,它很清楚地肯定了中共五十多年來一直奉行的專制有理論,即秦始皇(張大導辯稱「秦王」)的殘暴,有其殘暴的道理和原因。在緊鑼密鼓的炒作中,那個不要臉的爛仔香港戲子,還振振有詞的公然為六四屠殺叫好,整個劇組都沉浸在一場政治投機成功的春風得意中,彷彿奧獎已經成為囊中之物了。其實這部影片已經告訴觀眾:若論「英雄」,並不是那些勇敢的剌客們,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秦始皇。不過張大導演卻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忘記了《英雄》若想真正地說服觀眾,就必須在劇情上對秦始皇本人下番功夫刻劃,可惜的是,張大導演在「英雄」的身上著墨太少了,以致那位飾秦王的陳道明也頗有微言,自己都不知道在演誰。
單從電影創作的角度而言,《英雄》也是失敗的,它在創作上的最大失敗是沒有劇情高潮,另外,任何涉及歷史的文學戲劇中的羅漫蒂克情節,都不能離開真實與生活太遠,基本上要合乎客觀情理,要符合事物發展的正常規律。剌客都屬於置生死於度外的俠義英雄或亡命之徒,他們的義舉或是成功或是成仁,結果都應該是壯烈的,所以司馬遷筆下刻劃的荊軻高漸離等,即使剌秦失敗了,其英雄事跡也非常感人。就連後世的汪精衛炸滿清五大臣也是抱定了必死之心,當時的滿清政府,也因此被革命黨人的恐怖活動逼迫的不得不選擇君主立憲制度。而在《英雄》中,像無名這樣的剌客,竟然在關鍵時刻莫名其妙的放棄了十步必殺的機會,在千鈞一髮的狀況下竟然能與仇敵「玩深沉」展開對話,然後又從容不迫的被萬箭穿心,這個情節從邏輯思維上講就很不真實。另外,一個女剌客因行剌失敗怒殺自己的情人還要浪漫的同歸於盡,這個情節也不合理也是很可笑的。
《英雄》背景的真實歷史是,戰國時代雖然諸侯分裂,但基本上還是和平共處,秦國一貫以殘忍手段侵略併吞它國(如白起一次就坑殺趙降卒四十萬),所以才激起各國義士紛紛欲置秦王於死地。當時列國之間的對立還沒有造成民不聊生的災難,而秦統一六國後,焚書坑儒愚天下之民,建造長城奴役百姓,修阿房宮荒淫無恥,在中央集權制的暴政下,浩劫從此開始,「強大統一」的秦國只在歷史上存在了十三年。這些豈是一句「為天下蒼生著想而統一」所能掩飾的?毛澤東為秦始皇曹操等姦雄翻案,是因為他本人也是姦雄,而不是真正的想還歷史本來面目。同理,今天電影《英雄》為秦始皇的「統一」嗚鑼開道,其醉翁之意也不在乎評說誰是「英雄」,而在於維護中共的一黨專制,要人民放棄對自由民主人權的訴求,放棄對暴力政權的反抗和鬥爭。
不過《英雄》也有它誠實的地方,這就是寫出了專制統治者的背信棄義,你十步不殺我,OK!那我可就要以「法律」的名義對你萬箭穿心了,有道是「坦白從嚴,抗拒更嚴(除非你殺了我)」。這正應了姦雄曹操的那句話:寧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更值得指出的是,最後行剌幾乎勝券在握的剌客無名是個秦國人,這倒是意味深長的。因為對中共而言,海外敵對勢力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國內民眾工潮學運「反革命暴亂」。電影《英雄》,就是這樣在「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的煽情下試圖俘虜人民的鬥爭精神,同時也沒有忘記恫嚇人民:對強權政治的任何反抗都是無意義的,最終都會落個萬箭穿心的下場。
在現實生活中,中國人民對共產黨及其把持下政府的公信力如此之低,這正是中共這個「英雄」幾十年來背信棄義的結果。十多年來,市場「疲軟」通貨緊縮,人民寧可勒緊腰帶也不肯將銀行裡的積蓄拿出來消費,就是擔心喪老病死這個後顧之憂,因為中共當年許諾給人民的養老金公費醫療義務教育等等一切,現在全都化作烏有了。除了中共官僚資產階級特權階層是安全的之外,人民大眾的生命財產得不到可靠保障,「企業家」剛先富起來,政府想共產找個偷稅罪名就可以共產他,農民承包土地政府說收回就收回,小資們買了「商品房」政府說動遷就動遷,政府認為哪個黃花閨女「賣淫」她就「賣淫」,好端端的良民百姓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這個政府說成了「嫖客」,教授研究生也難保因沒有「暫住證」給政府遣送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篩砂子,深更半夜和老婆說「涉黃」,立即就有警察代表政府破門而入來「 酒」,人民整天不安的擔心明天怎麼生活,一句話:活得恐懼。
英雄其實是八個樣板戲的現代版本。八個樣板戲每一個都講犧牲小我,解放全人類,而且那時候也特受歡迎。張謀人是那時候過來的人,不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看過之後,只有三個字「搞不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螺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