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月到中秋之嫦娥奔月

 2002-09-21 18:0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秋"二字源於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居仲秋之中,顧謂之"中秋"。

說到中秋,必會聯想到嫦娥,有關她的傳說可謂五花八門。

"嫦娥奔月"的最早記載是在戰國初年的《歸藏》裡:"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到了漢朝,嫦娥才有了丈夫:"弈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漢.劉安《淮南子-覽冥篇》)。東漢張衡在《靈憲》裡記述:嫦娥是弈的妻子,竊王母不死藥服下,奔月前向有黃(古巫師)以籌佔(一種算命方式),佔之為"吉",誰知到了月亮上卻變成了蟾蜍(癩蛤蟆)!

在六朝以前,嫦娥的形象似乎一直屬於"棄夫的竊賊",漸漸地她在月宮裡的寂寞感動了詩人和文人,唐朝李白《把酒問月》:"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李商隱則讚到:"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斗嬋娟。"嫦娥在人們心中成了月亮的化身,美好孤獨。

在明末小說《有夏志傳》裡,"嫦娥奔月"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據載,夏朝國王太康,見后羿之妻嫦娥美貌絕倫,便想用幽州之地來換取嫦娥,后羿因貪財而應允。嫦娥悲憤不已,偷了丈夫從西王母那裡得來的靈藥,飛奔月宮。在小說中,嫦娥被描寫成"性巧而貞靜好潔"。直到此時,嫦娥徹底翻身,成為一個為爭取自由而勇敢反抗的婦女形象。

近代的嫦娥思想境界又高了一層,人們傳說:混沌初開,天有十日,后羿憑著勇敢和精妙的箭術,一口氣射落了九個太陽,為蓋世功勛。人民擁戴他為王,誰知他居功自傲,開始沈迷酒色,濫殺無辜。黎民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對他恨之入骨。后羿擔心好景不長,於是從西王母那裡求來長生不老之藥。而他的妻子嫦娥擔心他長生不老,更會禍國殃民,所以偷了靈藥…

也有另一種說法:后羿之徒逢蒙,貪戀嫦娥美色,趁後裔不在,調戲於她。嫦娥走投無路,只好吞下靈藥,飛走了。又及:逢蒙妒忌師傅后羿的箭術,總希望他早點死。趁他出去打獵,逼嫦娥交出靈藥,嫦娥為了不讓寶物落入敵人之手,吞下了靈藥,誰知道身輕飄起,直上雲霄。嫦娥思念丈夫,於是選擇了離地球最近的月宮落腳。

如此層出不窮的傳說,不知5000年後,嫦娥變成什麼樣?

月亮裡除了嫦娥,還有個伐木工人吳剛,他打哪兒來啊?

據唐朝《酉陽雜俎》中記載:"學仙有過,謫令伐樹"。吳剛學仙有過失,被貶到月亮上砍樹,而這棵桂樹是仙屋,總也砍不倒。

至於民間關於吳剛的傳說,卻是個"一怒為紅顏"的大悲劇:吳剛系西河人氏,一心想成仙,於是離家求道。他的妻子緣婦在家艱難度日。後來,炎帝的孫子伯陵來到此地,看中緣婦。伯陵有權有勢,緣婦只好屈從與他,給他生了三個兒子---鼓、延和役(註:此字本應沒有雙人旁)。吳剛返家,大吃一驚,羞憤難當,將伯陵痛打至死。炎帝聞訊大怒,立刻將吳剛發配到月亮上,砍那棵不死樹。緣婦不忍吳剛受苦,讓兒子鼓和役飛往月宮陪伴吳剛。他們到了月宮就變成了蟾蜍和玉兔。

中秋、月亮的傳說可以說不勝玫舉。各地中秋節的風俗也不盡相同,壯族就有"罵中秋"的習俗。在節日裡挨罵委屈不說,還不吉利,但在廣西西林縣的壯族青年,卻有中秋討罵的風俗。每到八月十五,趁人們在賞月,小夥子們三五結群,開始惡作劇。他們或是放了別人家的牛,或是反鎖某家的門,或是拔了人家的菜…遭到戲弄的人放聲大罵,他們則躲在一邊偷樂。其實無論罵人的還是被罵的,都不生氣,因為他們的習俗,越被罵得多,越會長壽。

許多亞洲國家也過"中秋",例如韓國、日本。日本的中秋稱為十五夜。這一天日本人將芒草、胡枝子、黃花龍芽等秋草插在瓶子裡,供上水果和糯米糰子。他們稱此時的月亮為豆明月。因為時值大豆收穫季節,意喻大豆豐收的祭祀。這一天,日本人允許外人在自己的地裡偷芋薯,並認為這是好事。許多孩子用帶釘子的竹竿偷取鄰居家的供品,大人不會干涉,因為這是討吉利。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家的回家,沒家的看月亮,祝大家中秋快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