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政治意圖明顯 朱鎔基為何在這個時候召見經濟學者?

作者:梁京  2002-07-11 05: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據大陸媒體報導,朱鎔基在6月24日邀請王洛林、吳敬連等12位大陸經濟學者,當面聽取他們對經濟政策的意見。作為一個政府的首腦,直接聽取經濟學者對經濟政策的意見,本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沒有什麼新聞價值。但是,朱鎔基不僅有意讓大陸的媒體對此作了正式的報導,而且,不同尋常的是,更把參加見面的經濟學者的名字一一公布。

朱鎔基在距離自己任滿不到一年的時間,作出的這樣一個姿態,究竟要達到什麼目的呢?瞭解大陸政治內情的人都知道,朱鎔基並不是一個願意傾聽學者意見的人。他曾多次在會議上嘲笑經濟學家的無用和無知。即使是朱鎔基十分信任的人,也並不容易與他作坦誠的交流,因為朱鎔基十分剛愎自用,不大聽得進別人的意見。朱鎔基在糧食政策上的大失敗,就與他的這個領導作風有很大的關係。那幺,朱鎔基這次"禮賢下士",是不是想向大陸的學者表一個態度,他對自己過去的傲慢有悔過之意呢?

從公布的12位學者的名單來看,很難得出這個結論。因為這些學者中沒有一個是過去對朱鎔基的政策持比較強的批評立場,也就是說,通過人選,朱鎔基還是表達了自己不喜歡別人批評自己的明顯態度。那幺,朱鎔基是否真心要向12位學者求教呢?從報導的內容來看,這個座談會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因此,不可能有十分深入的政策討論。

從當前大陸的政治和經濟形勢來看,朱鎔基此舉的政治性質十分明顯,他試圖向外界轉達個人的一些重要的政治信息。首先,朱鎔基暗示,他不僅現在,而且在今後還要對大陸的經濟政策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共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十六大,江澤民的去留問題,還沒有最後的定論。既然江的位置還沒有定,朱鎔基在未來的地位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朱鎔基為什麼在此時發出這個信息呢?一個直接的原因是對他的經濟政策的批評近來在升溫。放棄國有股減持的政策,不僅證明了朱鎔基過去的嚴重失誤,同時,股市政策搖擺折騰了一年,又回到原點,說明朱鎔基自己已經亂了方寸,失去了方向。大陸的各種財經刊物藉著這個機會,紛紛對朱的決策能力提出質疑甚至譏諷。在大陸頗具影響的《21世紀經濟報導》發表了社評,題為"減持僵局以停代破,多元格局亟待整合",文中主要有兩個觀點,一個就是指出朱鎔基如果繼續拖延實質性的產權改革,有可能增加改革的系統風險。第二個主要觀點是,即使不搞激進的改革是有道理的,政府也必須加快決策和制度變遷方式的改革。面對越來越多元化的利益格局,政府的決策要讓各種利益主張都能夠得到充分的反映,將決策程序建立在'制度化的多元參與的博弈之中'。用老百姓能懂的語言來說,你朱鎔基已經不能再這樣獨斷專行了。

這家報紙還以整版的篇幅,組織了對停止減持國有股的討論。其中一篇的題目是"行政行為介入市場博弈的法律之辯",文章非常明確地質疑國有股減持政策從出臺到收回,其實都缺少足夠的法律依據。這種翻雲覆雨的行政干預,對正常的市場博弈產生了極大的衝擊,給後市繼續留下懸念。作者指出,大陸的股市,依然是一個政策為主導,為國營企業圈老百姓錢的政策市。另外一篇,是對大陸私營工商業者聯合會副主席保育鈞的採訪。保育鈞先生直接抨擊了政府事實上在限制私營經濟的發展,繼續對私營資本的種種歧視。專欄撰稿人周其仁的文章也與這些批評相呼應,他的文章標題是"永遠的國有股?",矛頭直指朱鎔基不放棄國家對上市公司控制,是大陸股市積弊的根源。南方週末發表記者的文章,題目是"停止減持是否是新起點"。這篇文章抨擊了政府表面上說要維護小投資人的利益,但
事實上不改與民爭利的本性。

朱鎔基自然不會願意坐視這種批評他的勢頭繼續發展,於是有了把這12名他估計會替他說話的人找來座談的一場戲,並讓報紙把這些人的名字廣為傳播。朱鎔基願意相信,作為回報,這些人將在未來為他的政策辯護。看來,朱鎔基認為,不僅大陸的股票市場應該繼續由他來調控,大陸的輿論市場他也要繼續進行調控。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