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到2002秋中共十六大,是觀察中國權力轉移的關鍵時段。胡錦濤能否順利接班?江澤民會不會背信拒絕交出權力?將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選擇的接班人,沒有一個接成過班。試看歷史記錄:
A、第一代向第二代轉移:十年動亂,五次鬥爭,二死一囚
毛澤東選接班人,有明確的標準。他說:「在中國掌舵,首先要有不聽指揮棒的精神,自己能獨立把中國這個舵掌好,不能讓外國人指揮中國人。不管你那個外國人是什麼共產國際,是哪一國,是哪個人,你發號施令,我不聽。在歷史上第一個不聽話的是毛澤東,第二個是劉少奇,第三個是林彪,再就是鄧小平。中國人要走自己的路,沒有這樣一個精神就不能領導中國。」
結果是三立三廢。原來不聽外國人指揮的劉少奇、林彪、鄧小平,偶而也難免不聽中國人(毛澤東)指揮。第四次選了最聽指揮的華國鋒(直到毛死後,華國鋒還堅持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還是沒有站住。鄧小平取而代之的理由就是:「他本身沒有一個獨立的東西,就是兩個凡是。」
毛澤東的臨終安排十分微妙:
第一,明確指定華國鋒接班,取代鄧小平全面執掌黨、政、軍最高權力。毛對華國鋒的囑咐,除了紙上寫的「你辦事,我放心」,「照過去方針辦」;還有口頭交代:「準備腥風血雨中接班。」
第二,毛在華國鋒身邊安排了兩位老臣,一武一文,武將葉劍英,文臣汪東興,幫華國鋒抓槍桿子(軍隊)和筆桿子(意識形態)。據葉劍英自述,毛最後一次在病榻接見,握住葉的手不放,讓葉想起毛曾講過漢高租劉邦臨終囑託將軍周勃:「安我劉氏者,勃也。」
第三,毛同時為華國鋒留下左、右兩邊的挑戰者。左邊江青,右邊鄧小平。毛對鄧又愛又怕,愛他的獨立膽識,怕他否定文化大革命。毛說自己「一生做了兩件事,一件打敗蔣介石,爭論不多;一件文化大革命,反對的不少。」毛之所以讓鄧復出,是鄧承認文革中犯了錯誤表示「永不翻案」,毛才放心讓他接班。鄧一掌權就同文革派鬥了起來,開始毛髮現文革派有奪權野心,批評了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叫他們不要搞「四人幫」、「上海幫」。但江青毫不示弱,集中攻擊鄧小平否定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怕的就是這個,親自發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毛批鄧最重要的一句話:「永不翻案?靠不住吧!」毛無論多麼愛鄧,也不容他翻文化大革命的案。毛廢鄧立華,卻又特意對鄧的處理留有餘地,叫「保留黨籍,以觀後效。」似乎讓鄧在一旦形勢變化時還有出頭的機會。
毛臨終布下的這幾步棋,果然在他死後一一發生連鎖作用:
第一,左邊的江青一派,首先挑戰華國鋒的最高權力,華國鋒靠葉劍英、汪東興之助以宮廷政變方式把「四人幫」(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囚禁、審判。
第二,華國鋒為鞏固權力,祭出兩個「凡是」左右開弓,一手「揭批四人幫」,一手「繼續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以防鄧小平復起。
第三,鄧小平一面表示擁護華國鋒「一舉粉碎四人幫」,一面在黨內自由派與黨外民主牆運動支持下批評華國鋒的「兩個凡是」,最終取代華國鋒獲得最高權力。
從毛澤東到鄧小平的權力轉移,經歷廢劉立林、廢林立鄧、廢鄧立華、華國鋒逮捕江青、鄧小平取代華國鋒五次重大鬥爭,付出二死(劉少奇、林彪)一囚(江青被囚,自殺於獄中)和十年文革、全國動亂的代價。毛澤東的悲劇是:這場「腥風血雨」的接班之戰,終局卻是「辦事放心」但「沒有獨立東西」的華國鋒落敗於「有獨立掌舵能力」但「靠不住吧」的鄧小平之手。
B、第二代向三代轉移:廢胡趙,除楊氏,血流長安街
鄧小平在1980年答義大利女記者法拉奇問,談到毛澤東悲劇的一個教訓:「一個領導人,自己選擇自己的接班人,是沿用了一種封建主義的做法。我們制度不健全,也包括這個在內。」
具諷刺意味的是,鄧小平做的卻同毛一模一樣,也是「自己選擇自己的接班人」,也是選了又廢,廢了又選,經歷廢胡耀邦立趙紫陽,廢趙紫陽立江澤民,解除楊氏兄弟(楊尚昆、楊白冰)權力三次重大鬥爭,付出血流長安街的代價。
鄧小平與毛澤東的區別在於:毛選擇華國鋒做接班人後五個月就去世了。華國鋒還未來得及充分鞏固自己的領袖地位。在華周圍有明明暗暗的挑戰者,從渴望從華手中攫取權力的江青到「保留黨籍,以觀後效」的鄧小平都是。毛沒有幫助華除掉挑戰者,也可能是有意留在那裡,考驗華國鋒「腥風血雨」中「獨立掌舵」的能力。
鄧小平選擇江澤民做接班人後,又活了近八年(1989.6─1997.2)。頭三年(1989─1992)是考察期,江的表現不及格,經濟上執行陳雲的「鳥籠」路線,政治上同鄧力群聯手提出「反和平演變為中心」,對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導致經濟滑坡。氣得鄧小平「舉家南巡」,說出「誰不改革誰下臺」的重話。
那時鄧小平已是一介平民,軍委主席都給了江澤民,靠軍中有影響力的老朋友楊尚昆「保駕護航」。江澤民看風聲不妙,及時向鄧小平輸誠。鄧小平權衡利害,意識到毛澤東之後已連續換掉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三任主席、總書記,這位剛被他封為「第三代核心」的總書記、軍委主席不宜再換。從鄧南巡到中共十四大,江澤民跟緊鄧小平告別陳云「鳥籠」,把「建立市場經濟體系」寫進十四大政治報告。報告送鄧審閱時,鄧說了句「報告是有份量的」,江才放下心。
鄧小平不想在他身後重演「腥風血雨」的權力鬥爭,為江澤民盡力除去可能的挑戰者。鄧小平的布局如下:
第一,解除「楊家將」(楊尚昆、楊白冰兄弟)兵權,封殺趙紫陽復出之路,為江澤民掃清右翼挑戰者。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之際,負責審查趙紫陽的項目組負責人王任重擬向代表大會提出審查報告結案。江澤民得悉王任重未查出趙紫陽「分裂黨、支持動亂」的證據,結論可能不利於己。於是向鄧小平告了一狀,稱軍中反映「楊家將」支持為「六四」和趙紫陽翻案,把責任推給鄧,打算鄧後搞楊家天下。當時《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Patrick E.Tyler寫了篇特稿(誰將接過鄧小平的斗蓬?)也稱「楊尚昆將取代江澤民成為鄧小平的接班人」。鄧小平未必看不出江澤民的設計,但他將計就計,削了楊家兵權,把軍隊交給江澤民「絕對領導」;並裁決「趙紫陽分裂黨、支持動亂」性質不變,王任重不必提項目報告。
第二,勸退「鳥籠」派姚依林、宋平,引薦「經濟沙皇」朱鎔基,防堵左翼挑戰者。鄧小平為江澤民從右面除去了手執軍權的楊氏兄弟和可能翻案復出的趙紫陽,又為江澤民從右面除去了追隨陳雲鳥籠經濟路線的姚依林和宋平,以年齡為理由要他們退出政治局常委會,卻又找了個年齡更大的將軍劉華清進十四大常委會幫江掌穩軍權。鄧小平清楚江澤民無治理國家經濟之才,李鵬更是無能的「草包總理」,於是找了個「懂經濟」的朱鎔基送進十四大政治局常委會,幫江澤民、李鵬管經濟,保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鄧路線於不墜。
第三,儲備「第四代核心」胡錦濤,預防江澤民復辟毛澤東「終身制」。鄧小平怕江澤民在他死後學毛澤東做「秦始皇」,特意選了個比江小16歲的胡錦濤進十四大政治局常委會當「第四代接班人」,讓十年後76歲的江澤民做不成皇帝,非交班不可。鄧小平實在比毛澤東精明得多,1992年十四大後,他布局完畢,無需出聲了。《鄧小平文選》最後一篇九二南巡講話:「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是給江澤民的最後警鐘。
胡錦濤將是打破記錄的異數?
從第三代核心向第四代核心權力轉移,十年風平浪靜。胡錦濤如能接鄧小平生前布局,在今年九月中共十六大順利「接班」,將是中共歷史上最平穩的一次權力轉移,胡錦濤將打破記錄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選擇的接班人中第一個接成班的異數。
胡錦濤1942年12月生,59歲,不算年輕了,但作為參與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三朝統治的「元老」,則算得上年紀尚輕、資格已老的一個。如果把胡錦濤同江澤民做個比較,可以看出他們擔任領導職務的經歷是同時併進的。江雖比胡年長16歲多(江1926年8月生),但在1980年前,擔任的都是工廠、研究所的技術性工作。1980年後江開始擔任部一級的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和電子工業部副部長,那時胡錦濤已從甘肅省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共青團甘肅省委書記調任共青團中共書記了。1985年江澤民調任上海市長,胡錦濤也由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調任貴州省委書記。兩人都從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會開始,連任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委至今。
接班人的位置是中國共產黨內最危險的位子,眾目所視、眾矢之的,鮮克有終。胡錦濤能在這位置安度十年毫髮無損,確非等閑之輩。更早被鄧小平選中,胡耀邦刻意培養,位在胡錦濤之上的王兆國(王兆國任團中央第一書記時,胡錦濤在王之下任書記處書記)就沒有站住。論智能與能力,操守與作風,胡錦濤確在同儕之上。尤其在貪腐成風、幫派成群的中國政壇,能出污泥而不染。而與江澤民及其黨羽相處,也能保持尊重而非昵從的適當關係。
胡錦濤最被質疑之點,是1989年3月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時的血腥鎮壓事件。對此我曾找流亡海外西藏人士稍作調查。據他們瞭解,胡錦濤初到西藏時頗有胡耀邦風度,常到藏民家走訪,甚得藏人好感。他尊重藏人意願,同中央力爭讓班禪回西藏看望藏民。班禪回藏,開始時,胡錦濤曾一路伴同。不料後來班禪單獨抵達日喀則時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並引發動亂。胡錦濤奉中央指示(當時由趙紫陽下達)出動軍隊暴力鎮壓,當場數十人喪生(有說四○餘人),事後未如內地在「六四」後大抓大殺。不久胡錦濤就因「高原病」離開西藏。
有人斷言十六大接班人之爭劇烈,曾慶紅是胡錦濤的挑戰者,江澤民屬意的接班人是曾非胡。但我看江澤民即使支持曾慶紅挑戰,也未必挑得動。曾慶紅雖比胡錦濤大三歲(1929年7月生),但大學畢業(1963年北京工業學院)後就靠父母(曾山、鄧六金)關係當了余秋里秘書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阮銘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