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消息,我首先想到了「權威良心」問題。我認為,在科技界張揚「權威良心」,就如同在政治上倡導清正廉潔。什麼是「權威良心」?簡單地說,就是「該怎麼說就怎麼說,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而不是「要怎麼說就怎麼說,要怎麼做就怎麼做」。顯然,前者遵循的是誠信原則,而後者服從的是利益原則。
有目共睹的是,在錢面前,一些作為「形象代言人」的娛樂界明星口無遮攔,置「形象」於不顧;而一些作為「商家後盾」的學界權威也言聽計從,將「良心」棄諸腦後。一個說話有份量的人或機構,在商業誘惑面前,倘能尊重科學與事實,大致上說,就是守住了權威良心。
現在的電視廣告中,穿白大褂,戴眼睛,包裝成老專家、老學者、老教授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些甚至就是真的專家、學者或教授。而且,大概是吃人家的嘴軟吧,有的還將我們看不懂的科學儀器搬上屏幕,演示給我們看,或者將我們聽不懂的科學原理分析給我們聽。而後,含蓄一點的,以很權威的口氣,很專業的圖像或語言,向電視觀眾展示或公布他們的科研成果;不夠含蓄的,則直奔主題,像推銷員一樣親自拿著某種產品,向消費者極力推薦。這種情況在生物醫藥領域尤其突出。甚至街頭散發和張貼的壯陽藥廣告上,也有「老專家」、「老教授」的字樣。假如真是這樣,那麼「權威」就不再是一種榮耀,而簡直是一種難堪。
雖說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不等於科學,但對一般公眾來說,能相信科研成果和科技人員,已經算是切切實實地維護科學的尊嚴了。我想,任何時候也不能把這種心理當作「迷信」吧。但是,一個值得思忖的問題是,如果「權威」們在用他們的言論支撐我們對科學的信念時,支撐他們的卻不是科學精神,而是商業利潤,那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假冒偽劣商品多了,這和科技權威及機構越來越多地參與商業行為可能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許多人,包括我個人,卻因此開始動搖科技人員、鑑定機構以及學術成果在自己心目中的權威地位。
娛樂界的明星們涉足廣告,已經受到公眾的質疑,人們不是眼紅他們掙錢容易,而是因為一些明星拿了錢以後言不由衷;學術機構和科技人員參與商業行為,正在打擊公眾對學術的信任,公眾同樣也不是嫌他們錢掙多了,而是因為有些權威見利忘義。
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的權威是靠科學樹立起來的。人們相信科學,所以才相信他們。據報導,中國科協管理的一級學術團體就有約200個,二級的、三級的還不知道有多少。在絕大多數機構還沒有「家規」,便有類似生化學會那種「家規」也沒有上升到法律層次的情況下,學術權威的言行還得靠自律。也就是說,在商業行為中,是藉助科學引導人們,還是利用權威誤導人們,都只能靠他們的良心。
起碼,他們不應該成為偽劣商品的「托兒」。
當然,也不應該成為商業炒作的「招牌」。
同樣,也不應該成為商業利潤誘惑下的「失足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權威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