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表明,現代步槍的理論射速已達1000發/分,比二次世界大戰初提高了60倍以上;雙管聯裝高射機槍的射速達2000發/分,比本世紀初提高了200倍以上;1個現代普通陸軍師的大炮齊射所耗的彈藥量比二次世界大戰時提高了30倍以上。最後由澳大利亞人邁克.奧德懷爾發明的稱之為「金屬風暴」的機槍,測試射速每分鐘高達13.5萬發子彈,比世界上現有射速最快的機槍高出20倍左右。據此,國外一些軍事專家估計,在戰爭史上,每當主要作戰武器更新一代,僅彈藥耗費量就要以25%的比例遞增。這一耗費特徵隨著高技術武器不斷注入戰場,其表現更為突出。如在第4次中東戰爭開戰的第1天,埃軍53分鐘的火力急襲,就耗費了3000多噸彈藥;以色列的日耗彈藥量高達9000噸,使得戰前儲備的彈藥只能維持10天的作戰需要。開戰的頭3天,僅埃、敘發射的地空導彈量就相當於當時北約在歐洲的總儲備量。
當然,戰爭的耗費不僅僅是彈藥,還有諸如油料、通訊、食品、醫療、運輸、技術保障等多元化的耗費。為此僅僅打了18天的中東戰爭,交戰雙方直接耗費就達108億美元,平均日耗比二次世界大戰高出10多倍。一些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次戰爭時曾說:「中東戰爭中各個發展階段的進程和結局表明,在某種意義上說,勝利是物資保障的成功,失敗是物資保障的失利。」在英阿馬島之戰中,兩個月內雙方的戰爭直接耗費也近100億美元。其間,英軍消耗的彈藥約1.5萬噸,平均日耗200多噸,日人均耗400多千克。英派往馬島的特混艦隊,僅燃料一項就耗費6000多萬美元。對此,一名英國記者曾生動地描述說:「要想計算這場戰爭的費用,就如同在一家高級餐館進餐面對沒有標價的菜單那樣無底。」當年,撒切爾夫人也曾深有感觸地說:「英國人現在已經懂得現代戰爭(耗費)的可怕了。」
然而,無論是「中東式」,還是「馬島式」,或是「利比亞式」、「兩伊式」等局部戰爭,若與「海灣式」相比,其戰爭耗費則是「小巫見大巫」了。只有42天的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共耗費670多億美元,其中美軍耗費611億美元,平均日耗高達近15億美元。這一數字創下戰爭史上平均日耗的最高記錄。如二次世界大戰的平均日耗僅為0.5億美元,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平均日耗也只有2.3億美元。不僅如此,海灣戰爭還使中東6國損失了8000億美元,其中伊拉克損失總量高達4000億美元,使其社會經濟倒退了20多年。海灣戰爭耗費如此巨大,原因就在於它是一場發生在90年代最典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因此,所呈現的高消耗、高損失的特徵也是史無前例的。
首先由於高技術武器裝備含量高,使得單位體的平均日耗物資直線上升。50年代朝鮮戰爭時,美軍單兵的平均日耗物資為29公斤;60年代越南戰爭時,美軍單兵日耗物資為117公斤;而海灣戰爭中,美軍地面作戰部隊的單兵日耗物資達200多公斤,海軍航母編隊的單兵日耗物資則達1380公斤,分別比二次世界大戰高出10~69倍。從整編部隊的平均日耗物資來看,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1個步兵師在進攻戰鬥中,平均日耗物資為530噸,1個裝甲兵師為590噸;在越南戰爭中,美國1個陸軍師的野外軍事行動的平均日耗物資為650噸,而海灣戰爭中的美軍1個步兵師的進攻戰鬥,平均日耗物資則高達5200噸,一個航母戰鬥群的平均日耗物資竟達到2萬餘噸。
其次,由於高技術武器作戰強度高,使得戰爭直接耗費與損失倍增。在42天的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投入的飛機為2780多架,共出動11.2萬架次,平均日出動達2600多架次,投彈萬餘噸,耗油4.5萬噸,再加上日耗零配件等物資,1天耗費物資達3.4萬噸,價值10億多美元,且每天還要5~6萬人次為其完成技術保障任務。美軍對伊拉克的空襲強度之高,大大超過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時的程度。美國在3年的朝鮮戰爭中投彈量為68萬噸,平均月投彈量為1.8萬多噸,而海灣戰爭第1天的前3個小時美軍就投下1.8萬噸各類炸彈。在8年的越戰中,美軍共投彈750萬噸,月均投彈7.7萬多噸。僅42天的海灣戰爭,美軍就投彈50餘萬噸,按月平均達35.7萬噸,其月投彈量相當於朝鮮戰爭的19倍、越南戰爭的4.6倍。由於作戰強度高,所造成的損失也十分驚人。據不完全統計,美軍的空襲使伊拉克通訊系統75%被摧毀,60%的指揮機構被破壞,44%的機場不能使用,75%的防空系統癱瘓,戰略後方的軍工廠、化工廠、核工廠、煉油廠、油井等生產設施幾乎全部被毀壞,200多個彈藥、油料、給養等儲存庫被摧毀,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上的36座橋被炸垮了33座,直接摧毀的武器裝備有飛機215架、裝甲車2400輛、坦克3500輛、大炮2600多門、艦艇143艘等。
再次,由於高技術武器造價昂貴,使得戰爭耗費大增。如1枚「愛國者」導彈價值110萬美元,1枚「戰斧」式巡航導彈價值135萬美元,1枚空對空「麻雀」導彈價值169萬美元。海灣戰爭中,美軍共發射各類導彈5500多枚,平均日發射達130多枚,僅導彈一項1天耗資就近億美元。由於高技術戰爭的直接物資耗費猛增,使得間接保障的經常負擔必然加重。為了保障美軍在海灣作戰,政府有80多個經濟和技術部門為其籌辦作戰物資和裝備器材,有38家航空公司和幾十家海運公司及7個州的鐵路部門保障運輸,佔全國1/3的企業為其生產價值為284.6億美元的物資及裝備,有73家公司為其生產提供80多億美元的食品及被裝、藥品等,還從英、法、德、日、加等幾十個國家的1000多家公司採辦了數十億美元的物資,租用大量國外商船運抵海灣等。這一切都以金錢為依托進行實施,可想而知,它對社會經濟的衝擊該有多麼嚴重。
至此,人們會清醒地意識到,要想贏得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勝利,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一些國外軍事理論家認為,「在現代戰爭中,勝利不僅是在戰場上締造的,同時也是在工業企業中締造的」,「下一次戰爭,與其說是軍隊與將軍們之間的衝突,毋寧說它是工廠與技術家之間的衝突」。這使人們想起馬克思早就指出的:「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力。」
戰爭,是吞噬社會財富的惡魔,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還不能讓它壽終正寢,這實在是人類的一大悲劇。
科技潮
- 關鍵字搜索:
- 驚人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