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过桥米线 为何要叫“过桥”?(组图)
云南过桥米线。(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过桥米线”源自云南蒙自地区,位列云南十大名吃之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你可知道这碗米线为何要叫“过桥”呢?“过桥米线”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过桥米线的由来
相传在清朝时,云南蒙自有一位杨秀才,为了专心准备科考,他远离喧嚣,来到南湖中的一座小岛上潜心苦读。每日,他贤慧的妻子都会为他送饭,穿过一座长桥来到小岛。然而,因路途遥远,等她到达时,饭菜早已凉透了,这让她十分苦恼,担心夫君因吃不到热食而影响健康。
一天,妻子炖了一罐鸡汤,想让夫君补补身体。当她到达小岛,准备伺候夫君用餐时,发现鸡汤仍然热乎乎的。揭开盖子一看,原来是汤面上的一层厚厚的鸡油膜起到了保温作用。从此,贤慧的妻子便在每次送饭时,都准备一罐热腾腾的鸡汤,再另带上一罐装有生肉片、蔬菜和米线的食材。到了岛上,她将生肉、蔬菜和米线依次放入热鸡汤中烫熟,这样夫君就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了。
杨秀才每日被妻子照料的很好,吃得营养丰富,精神也更加充沛了。最终,他在科考中一举金榜题名,成为状元。为了感谢妻子的辛勤照顾,他将这种独特的饮食方式告诉了乡亲们。由于妻子每日送饭需经过长桥,人们为了纪念她的贤慧,便将这道米线取名为“过桥米线”,也称为“状元米线”。
后来,“过桥米线”逐渐流传开来,在经过名厨的改良后,终成为一道闻名中外的美食。
过桥米线的美味秘诀
一碗美味的过桥米线,关键在于米线、汤汁和辅料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与用一般面粉制作的“面线”不同,“米线”选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过滤、蒸粉、压制、漂洗等多道工序制成。如果比“客家板条”窄、口感Q弹软滑且略带酸味,则称为“米干”;如果是比“面线”粗、口感更为扎实且无酸味的,便是“米线”。
一碗美味的过桥米线,关键在于米线、汤汁和辅料之间的完美结合。(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汤汁是过桥米线的灵魂,通常用鸡或猪骨熬成,浓郁的汤汁使米线更加滑顺、营养也更丰富。此外,这汤汁不仅用来煮米线,还能用来氽烫辅料。
一碗过桥米线的辅料包含鲜蛋、生肉片,如:鸡肉、猪肉、腰花、猪肝、鲜鱼等,还有各式的蔬菜,如:葱花、香菜、豌豆尖、黄豆芽、韭菜、菠菜、白菜心等。这些食材都是容易烫熟的,增添了米线的口感和营养。
传统的过桥米线吃法也很有讲究。先将生肉片夹入滚烫的汤中烫熟,再依次加入蔬菜;接着再将米线夹入汤中烫熟,这个动作就被称为“过桥”,如同米线从“桥头”渡至“桥尾”般,成为这道美味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