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危机:上海市有盈余 其余省市都亏损(图)
除上海市财政有盈余,其余省市都是亏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9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除上海市财政有盈余,其余省市都是亏损。中国经济下滑、政府财政收入不断下降,从中央到地方都声称在过“紧日子”,一些地方政府成立“砸锅卖铁”工作专班。
31省市财政除上海外全部亏损
近期,中国各地政府出台规定,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过“紧日子”,有的限制空调设置的温度以节能,有的要求公务接待用食堂菜品,有的规定高铁沿线出差不准用专车。
例如,苏州市政府对过“紧日子”作出实质性回应,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公务车未满10年不报废、闲置房产要拍卖等。
专家认为,苏州可是有全国最强地级市的称号,今年1月30日,2023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数据出炉,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53.4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个数字与山西省和内蒙古等省份的经济总量差不多,超过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等省份。
这些现象背后原因是中国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收入以及长期失衡的央地财政关系,中央层级表态会对此有所应对,为节省财政开支,近日,中国财政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加强预算约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办法》9月1日施行。
但是,在低迷的经济形势下,这剂改革“苦药”变得越来越难以下咽。
数据显示,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减少。根据中国财政部最新的今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663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463亿元,前者同比增加1.2%而后者增长2.5%。
虽然官方表示,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平稳增长。不过,根据1-7月全国各省财政收支状况状态显示,在31个省中,除上海市财政盈余703亿元,其余均亏损数百至上千亿元,其中北京市亏损近一千亿元,广东亏两千多亿元,四川亏损最多,其财政赤字达4130亿元。
山穷水尽的地方政府“砸锅卖铁”
8月28日,一张图片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等平台广为流传,显示是一份《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重庆市璧山区“砸锅卖铁”工作专班的通知》,抬头是“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璧山府办﹝2024﹞26号)”。“砸锅卖铁”工作专班主要是处置资产、化解地方债风险。
图片显示,该专班是按照《重庆市璧山区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经区政府研究成立的。图片中还明确了专班的组成,组长为璧山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田中,副组长为区财政局局长侯咏梅、区国资中心主任韩艳。
在重庆市璧山区政府网站和当地新闻网站可以发现,田中、侯咏梅、韩艳三位领导干部确有其人。
官媒《湖南日报》8月28日致电重庆市璧山区政府,从璧山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处求证得知,“砸锅卖铁”工作专班已开始运行。
此外,这张图片还显示,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在区财政局,统筹负责工作专班日常工作。同时从区财政局、区国资中心、区税务局、区审计局等单位分别抽调1人到工作专班办公室集中办公,抽调人员在抽调期间原则上与原工作脱钩,专职负责“砸锅卖铁”工作。工作专班统筹负责全区“砸锅卖铁”工作,包括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实施范围,确定资产包,建立价格决定机制,完善奖惩措施,推动项目落地,开展政策宣传,以及与“砸锅卖铁”相关的其他工作。
另一张网传图片显示,位于中国青海省北部的德令哈市也印发了《严格落实“砸锅卖铁”要求的方案》的通知。
房地产市场崩盘尚未结束 地方政府另寻财源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滨日前接受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表示,由于一系列政府刺激,和支持措施未能“令人满意”,中国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疲软,摩根大通示警,房地产崩盘尚未结束,预计房价最早要到2025年才能稳定下来。
中国指数研究院9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0个城市的新房销售均价较7月小幅上涨0.11%,涨幅较6月的0.13%进一步放缓。报告显示,转售房房价格较上月下降0.71%。
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深陷危机,新建房屋和二手房屋均价,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76%和6.89%。
根据中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今年1-7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4%,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下滑逾20%,但同期中国非税收入增长12%。
数据显示,1-7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0909亿元,同比下降20.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763亿元,同比下降22.3%。
土地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2.3%,意味着房地产危机给地方政府造成沉重打击,也促使地方政府另寻财源。例如,对轻微违规行为处以大额罚款等。
分析人士称,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表明财政状况正在恶化,这对步履蹒跚的中国经济来说是个坏兆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包括罚款在内的非税收入常年处于两位数增长状态。按照官方的说法,“对税收收入下降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
野村(Nomura)经济学家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非税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表明,资金短缺的地方政府可能已寻求提高罚款,以应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
尽管非税收入暂时缓解了地方政府压力,但经济学家警告称,这种情形是不可持续的。而且,由于非税收入往往缺乏透明度,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本已疲软的消费者和企业信心。
也有一些官员和经济学家表示,推动非税收入增加的其它因素是地方政府正试图从其所持有的资产中获取更多资金。自去年夏季以来,中国各地城市一直在出售和出租国有资产,从闲置的建筑物、停车场到矿产储备等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