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拟报复欧盟加征关税 分析:象征意义大于实质

 2024-06-15 19:2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看中国2024年6月15日讯】欧盟宣布对中国制电动车加征关税后,中国官媒星期五(6月14日)率先发难称,中国业界强烈不满,呼吁当局对欧盟制汽车、白兰地等产品采反制措施,但中国官方至今尚未出台任何具体报复措施。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中欧间的汽车领域的依存度非常高,一旦贸易战扩大恐两败俱伤,因此双方应会理性克制,任何可能的制裁,其象征意义都会高于实质意义。

中国官媒央视旗下的微博账号“玉渊谭天”星期五发文引述不具名业内人士的说法称,欧盟对中国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后,中方内部正在推进提高大排量汽油车进口暂定关税的相关程序。

官媒:中国拟报复欧盟,对大排量汽车加税

该文称,大排量汽车指引擎排气量大于2.5升的汽车,据中国乘联会计算,欧洲每年出口这类汽车到中国的产值已达180亿美元,高于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电动车到欧洲的金额。

该文还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茉楠的说法称,欧盟宣布加税仅为预告,到7月4日开始征收临时关税前,仍有一段“预留期”,让中国企业和欧盟成员国提出异议,因此,欧盟应“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此外,中国今年初对自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后,商务部也预计将于8月底前公布初裁结果。

除了官媒发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星期四(6月13日)被问及中方的反制手段时也重申,中方必须维护世贸组织规则及市场原则,亦须维护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为此,中方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至于何谓必要措施,林剑未置可否。

对于北京可能的报复手段,在台北的远志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曾彦豪说,若中方真地锁定欧洲制大排量汽车加税,就十分令人玩味,因为这类汽车量少、也多属豪华房车或跑车等价格敏感度偏低的车种。

曾彦豪告诉美国之音:“欧盟的车大部分是小排气量,所以调涨(排气量)2500CC以上的(关税),我觉得,大家过招的意味比较浓厚,双方都在留后路,因为打贸易战对于中欧双方影响都很大。”

欧盟加税未达50% 出手“十分克制”

曾彦豪认为,不只中国谨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课税幅度也很克制,在原有10%的基础上,加征最高38.1%的关税,虽然看似涨了2-3倍,但就汽车业的成本结构而言,影响并不大,因为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车商多年来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盈,其中,大众汽车和奥迪更曾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就算近年占比滑坡,但超过300万辆的年销量依旧卖得火热。

在台北的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也同意,中欧间在汽车领域的互动不能与中美等量齐观。

孙明德说,美国政府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中国电动车加徵100%的关税,因为美国市场六成是国产车天下,其余多是欧洲、日本或韩国车,中国车市占仅3%,加征关税引发的冲击很小。

反观欧洲,大量中国汽车入主,多到连中国车厂都进驻,因此,加征关税不仅冲击到深耕欧洲的中国车商,也恐让奥迪、大众等长年经营中国市场的欧洲车厂成为中国的报复对象。

孙明德认为,此次欧盟加征的关税额度,精算后,还是低于50%的税率,仅能抵销掉中国车因政府补贴和低制造成本的竞争优势,让欧洲车得到公平竞争的价格环境,并非让中国车在欧洲无法生存。

孙明德说,中国官媒预告,官方对大排量欧洲汽车加征关税可能性颇高,此外,中国大量消费的欧洲农牧产品及奢侈品也可能遭波及,成为加税报复的替罪羊。

另有消息称,中国拟对欧洲航空设备加税报复,但孙明德认为,可能性不高,因为美欧两大巨头仍垄断民用航空产业,中国不买欧洲空巴(Air Bus)的航空设备,就只能转向美国波音(Boeing)采购。

孙明德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大陆在报复的态度上当然很坚决,但是动作上应该不会这么大,因为美国跟欧洲两边同时开战(对电动车课税),对中国大陆来说,压力会非常大,所以,这时候对欧洲可能话讲得很大声,但动作轻;对美国的话,动作就会比较大一点。”

欧盟加税力道过软 张俊华:中国正在庆祝!

对于欧中的电车关税战,在德国柏林的政治学者张俊华星期四(6月13日)在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撰文直言“中国正在庆祝(China is celebrating)”。

张俊华指出,欧盟加征的关税在中国车商看来十分温和,尤其欧洲人,如忌惮中国的德国人,再加上,极右翼政党在欧洲议会中影响力大增,此新关税未来几个月能否持续不无疑问,因此,中国人正为即将大举进军欧洲市场而庆祝。特别是,欧盟宣布加税的隔天,中国和香港股市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概念股6月13日纷纷上涨,丝毫未见悲观情绪,头部企业、如比亚迪的股价更一度飙升7%,张俊华认为,这显示中国车商自认很快就能找到方法来弥补欧盟加税造成的损失。

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也认为,欧盟加征的关税“宣誓效果恐大于实时效果”。

王国臣说,国际贸易多的是绕道转进的管道,如美中贸易战开打至今,中国商品多透过“洗产地”的方式入境美国。欧盟宣布加税之际,不少中国车企也传出转往欧洲设厂,因此,欧盟惩罚性关税的实质效果还有待观察。

王国臣:中国报复力道受限于自身经济、国内需求

至于中国,就算有意大肆报复,王国臣认为,其手段及程度也会受限于自身的经济现况与国内需求。

王国臣告诉美国之音:“中国(报复)的伤害会有,可是持续力可能是不足的,(因为)中国大陆经济在下行,所以它的经济胁迫等能力越来越低。第二,现在农产品对中国大陆来讲是必需品,如果禁掉欧盟或美国(农产品),就必须透过其他国家买更高价格农产品。”

王国臣说,长期值得观察的重点是,欧盟正在强化对经济安全的重视,一改过去袖手旁观美中贸易战的立场,尤其汽车是欧洲的主力产业,所以,德国虽一度反对强硬抗中,但从近期的经济数据看来,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也在递减,对美出口则走升。换言之,德国也在调整对华立场,未来欧盟的对华政策或可望更趋于一致。

不过,王国臣分析,美国总统大选后,万一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他的美国优先战略及不可预测性恐迫使欧盟重新思考如何单独应对中国。

对于欧盟加税,美国华盛顿“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家李恒青认为,惩罚性关税违背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对进出口国都没好处,因此欧盟此举是为了遏制中国不正当手段倾销的无奈之举。

李恒青也说,欧盟加税幅度“理性而克制”,但信号明确,亦即,欧盟非与中国为敌、切断彼此关系,只要求更公平的竞争。反观中国,若采取任何不合理的报复手段,恐再重伤已然不佳的国际形象。

他说,中国现行的国际形象负面大于正面,朋友圈越来越小,也深陷经济疲软的困局,因此习近平在7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前,为了维稳,势必还会放狠话、壮声势,但实际作为应会有所节制。

李恒青告诉美国之音:“如果(中国)有关税性的报复,那可能是一些小的商品,比如农产品、白兰地,在这些问题上面加一点点,象征性的就算过去了,更多的是在外交上更多的努力,希望能够得到达成谅解。”

李恒青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国应认清自己过度补贴和退税才是引发国际对其产业不公平竞争的反弹;若持续拒绝改善,类似争端不会止歇。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美国之音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