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线去美国的中国人(图片来源:网络图片/网络截图)
【看中国2024年5月10日讯】(本文转至于议报)东风西风,最终还不得看生产力与社会贫富?对弱势群体的托底力度?最直接直观的标志:①劳动力价格(衡量人权刻度);②民众之趋避。专制国家没有选票,但民众会用脚投票。如中国大陆1960~80年代的逃港潮(至少160万陆民抵港),如今的走线潮。当代流谚:“人们向往的地方,不是天堂也是食堂;人们逃避的地方,不是地狱也是监狱。”
2022年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全球116868名中国人寻求庇护,2012年底15362人,增加7.61倍。再据美国边境局统计,2023财政年度美墨边境被捕的无证走线华人2.4万余,2024财政年度截止5月2日,被捕无证走线华人2.42万余。自2021财政年度以来,无证走线华人暴增6300%。
劳力价・食价
2015年,中国福耀老板曹德旺(1946~)赴美国建厂,回国后谓记者:
美国万物皆便宜,唯一贵的是人(人工比中国贵八倍)。对比中美物价,美国气价仅中国的20%、电价50%、运输成本50%,油价、水价、税收等无不远低中国。美国无增值税,赚到的钱缴所得税35%,加地方税、保险费等5%,总共合计缴税40%。两相比较,在美国办厂比中国赚得多。
美国食物价格大致与中国持平,工资净高中国七倍,哪国人民获惠得利?为什么没有美国人偷渡中国而华人不断高价“走线”美国?笔者一位66岁浙江同乡,2023年9月缴纳¥10万“蛇费”远绕南美,耗时一月步行穿越中美洲达连隘口“润”到美国,发来微信——终于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人文——中美最实质的差距
最实质的中美差距是人文。近十年全美关注度居高不下的边境走线潮,还不是源自美国仁慈的人道原则——给各国受难者打开庇护通道。尽管大量经济难民掺杂其间(历届美国政府头疼不已),美国仍不能关闭庇护通道。川普(特朗普)边境建墙之所以遭到民主党强烈反对,根柢就在于有悖美利坚开国理念及联合国人权理念。
独立元勋托马斯・潘恩(1737~1809):
接待这个逃亡者,及时地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吧!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13条:“人人有权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本国在内,并有权返回他的国家。”第14条:“人人有权在其他国家寻求和享受庇护以避免迫害。”第19条:“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理念的含金量与普惠度,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的精确刻度。
教育差距
人才出于教育。犹太人之所以成才率极高,重视教育乃底部根须。犹太家庭会在书本上滴蜜糖,让幼童手摸舔食,从小感知书本的“好处”。早期教育的具体化细节化,人家早就摸索出来了。
美国青年之所以活跃度旺盛,梦想满满,根须当然是自由理念的一路灌浆。从小学就鼓励独立自由,真正启发式。研究生阶段更无标准答案,导师只开列书单,学生必须独立阅读、思考,准备发言,上课讨论式。
1981年,北大中文系女生查建英(1959~)赴美攻硕:
课上老师不提供标准答案和正确结论,而是鼓励学生参与,最好是辩论,观点越尖锐越好,打起来才好呢,最后输赢没关系,重在过程,重在过瘾。这种平等开放的课堂互动方式,对我影响很深。
观点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观点是如何得出的,有没有证据支持。……美国的教育强调提问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接受标准答案。
不设标准答案、讨论互动、必须发言,每堂课都能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独立性探索性,其濡渗影响多元放射,既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相互启发,也为学生扶立创新理念与求索兴趣。独立性、自我意识,分泌创造力的基础乳汁。美国各级教育本身就是自由培训营,民主实习基地。
相形之下,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满堂灌,一切皆有标准答案,奴式教育,研究生也必须遵循“标准”轨辙,从根子上掐灭学生的独立意识,创造力势必萎靡。
日本留华生感言
日本留华生加藤嘉一(1984~),19岁入北大,他的北大感受(2003~2010):
北大灌输入的大课风格到我去的时候依然如此,包括全校通选课和专业必修课,学生们基本没机会也没兴趣发表意见,就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忙学生的。
加藤嘉一很感慨中日教育差距、现实差距:
我们从小上课就知道,对于政府的主张要有所警惕和怀疑,要判断是否可信,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会重演战前的历史。日本通过惨痛的失败知道了谎言的代价与真相的可贵。
政府永远是有瑕疵的,他们肯定想隐瞒某些真相,以证明自己一直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然而,一个不允许反对声音存在的政府,谁会真信呢?……我想问的是:中国老百姓会在什么情况下会要求政府不能说谎?
结语
理念才是最金贵的软实力,知难行易,制度政策终究是一个国家认识能力的产物。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连第一台阶都未攀上,言论自由都“同志仍须努力”,可爱的中国还是可怜的中国呵!
2024年4月Princeton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