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下令中国央行买国债 史无前例大放水(图)


中国版超级QE(量化宽松)将开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3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3月28日,中国股市异动,原因是消息传中国央行将购买国债,实施中国版超级QE(量化宽松)。实际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已经提出此类要求,以刺激经济增长。

中国央行买国债的消息令股市异动

港台时间3月28日上午,多个信源消息显示,中国央行将下场购买国债,这一消息被资本市场解读为“中国版超级QE(量化宽松)”。

消息一经传出,股市立即出现异动。沪指全天冲高,后虽然在下午2点后回落,仍重返3000点。北向资金再度流入,此外,3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下同),创下去年以来的单月新高,沪深放量成交9322亿元。

沪指盘中涨超1%,深成指、创业板指一度涨超2%,午后震荡回落,涨幅明显收窄,港股方面亦如此。截至收盘,沪指涨0.59%,深成指涨1.31%,创业板指涨0.95%。

受消息影响,国债期货短线拉升,截至收盘多数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由涨超0.4%回落至0.15%,10年期主力合约、5年期主力合约持平,2年期主力合约涨0.01%。

中国版超级QE(量化宽松)将开启

资本市场认为,中国版超级QE(量化宽松)将开启,这意味着央行扩表。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央行目前并不能在一级市场上直接买国债。如果对该法进行修订,信号意义就很强烈。不过,中国央行当下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国债,这是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一部分。

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央行还进行过国债购买。所以,制度上不是问题。而且,目前中国央行持有国债约1.5万亿元,主要是2007年买入的特别国债,其中7500亿元是2023年续买。

广发证券认为,逻辑上小额购买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市场化买卖,但大额一般可能定向购买。例如,2007年和2023年,中国央行给某个银行一笔定向资金,该银行去一级市场购买国债,然后央行再在二级市场从该机构买入,同时回收定向资金,实现央行政府债券持有量的上升。

广发证券分析师表示,现代经济信用货币就是债务货币,债务是货币来源,政府债务是基础货币主要来源(因为等级更高)。目前超储低,银行间资金紧张,市场缺长期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率也很低,如果长期基础无法补充,准备金率的调控也会逐步失效;近期政府债发行量大,市场承受能力越发有限。

华泰证券则表示,中国央行本来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但公开市场操作量动辄千亿甚至万亿,如果用直接购买的方式,容易引发价格波动。

习近平此前已经下令央行买国债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内容涵盖2012年11月至2024年2月期间的报告、讲话、说明、演讲等,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南华早报》英文版3月28日报道称,根据这本书,习近平2023年10月30日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发表的讲话提到,有必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国央行应该逐步增加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报道说,上次中国央行购买国债是2000年代初期,在那之后,央行用来调整市场流动性的工具,主要是再贷款及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过后至今已5个月,根据公开纪录,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还没有购买国债的纪录。

由中国央行购买国债的争议点,在于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担忧,这种作法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一旦中国央行开始买国债,也显示传统货币政策的空间正在缩小。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认为,中国央行之所以多年来避免购买国债,主要是不想引起市场投机,但北京现在希望注入政策支持的强心剂。

3月28日,美国投资银行家、海曼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办人凯尔・巴斯(Kyle Bass)在推特(X平台)发文分析,随着中国银行业和房地产危机失控,习近平刚下令央行购买国债,表明他对中国金融危机的关切。陷入危机的房地产开发商、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决定了习近平过去一年的行动。预计中国央行将大量印钞,因为中国的危机无论从货币总额或GDP的百分比来看都比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得多。

 

 

中国央行表态还可以降准

3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央行副行长宣昌能称,中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

宣昌能还表示,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分别是9%、8.7%,2月末M2余额高达300万亿元。

宣昌能表示,中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中国央行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

宣昌能还表示,2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分别保持8.7%、9.0%、10.1%的较快增长。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月以来稳在7.2元左右。

“2月末,贷款余额达244万亿元,主要反映企业和居民存款的M2余额高达300万亿元,这些存量资源.....都可以用来支持经济发展”,宣昌能表示,当前中国货币信贷存量规模已经足够大。

在回答媒体提问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自去年8月以来扩张5万多亿元的问题时,宣昌能表示,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7%,仍然是投放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约45万亿元,贷款余额是244万亿元,两者的比例接近1:5。“通过主动扩表和缩表来调节流动性”,宣昌能称。

宣昌能还表示,降准会减少准备金需求,释放长期流动性,对央行资金有替代作用;央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增加债权,会主动投放流动性。降准多一点,央行资产负债表就会扩张小一些;降准少一点,央行资产负债表就会扩张大一些。

中国央行上个月刚刚释放万亿资金

中国央行2月5日正式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中长期流动性,与2023年两次降准幅度0.25个百分点、单次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元左右相比,此次中国央行降准力度加倍,凸显北京当局对经济的强刺激措施。

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简单来说,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要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给央行来保管,而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降准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更多资金可以运用。

此次降准大约释放1万亿元的货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虑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因素,理论上最终产生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将达到8万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北京当局降准试图提振市场关于全年增长目标的预期。过去两年经济平均增速大约是4%,市场机构普遍预计,2024年要实现5%左右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需要政策加大力度。降准0.5个百分点这一“重磅”举措反映出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增大,也凸显中南海决策层推经济的担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