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年话(图)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过年时都要回家一起吃年饭。(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围炉

潮州有句歌谣:“正月点灯笼,人人拢回家。”意思是说,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过年时都要回家团团圆圆,一起吃年饭。

年饭前,贴好对联后,接着就要备五牲、粿品和炒好的菜,然后一一放到竹篮里,拎着满满的一篮供品上祠堂去“拜老公”(祖先)。这些供品的数量一定是要偶数的,而五牲一般就是指一只白切鸡、一只卤鸭、一只卤鹅、一条煎鱼、一截猪肉,鹅和鱼是一定要有的,鱼预示着年年有余,鱼里面还要放一些大蒜做配料,寓意为“有钱赚 ”。

而小孩在下午就要早早的洗好澡,换上新衣裳,先是祭拜好祖先,接着再把供品加热后上桌待用,同时还会烧一锅肉汤置于一个红泥炭炉上,用来煮牛肉丸或烫青菜,炉内的火炭在慢慢的燃烧,哔哔叭叭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的响着,一家子围着大桌子开始吃年饭,这就是潮州人一年一度的“围炉”。

过年禁忌

上一篇文章,与大家聊过潮州过年有“封井”“不汲水”的禁忌,其实,潮州人过年的禁忌还有很多,比如:

除夕夜是不宜在别人家里久留的,都要呆在家里全家团聚一堂。而嫁出去的女儿在除夕是不能回娘家的,不然就会把娘家吃穷,给兄弟带来厄运;除夕夜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要亮到年初一天亮后才能熄;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破运”,但有时不小心失手打破了碗碟,就必须在第一时间说一声“岁(碎)岁平安”或“缶开嘴,大富贵” 的吉利话;在除夕吃年夜饭时,饭锅里的白米饭不能吃光光,一定要有“余”,寓意着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吃完年夜饭后打扫完毕,家里的老人就会把扫帚全部收好藏好,因为到了除夕夜12点开始,就不能再扫地,不能倒垃圾和泼脏水,不然会带走财气,一直等到年初三才能恢复打扫。

大年初一、初二还有其他的禁忌,比如:忌拿针线缝补,因为这意味修补破烂,对新一年不吉利;忌睡午觉,若在大年初一睡午觉会影响事业运;还忌吵架斗嘴、讨债、洗衣、理发等。

潮州有句民谚这样说:“有钱无钱,剃头过年”。过年前,男子必须剃头,女子必须“挽面”,以容光焕发喜迎新年。

“挽面”也叫线面或绞面,在某些地方又称“开脸”、“界面”、“修容”,就是用线绞除妇女脸上汗毛的习俗,是一种古老的妆容术。最早的时候,女人只有出嫁时才会挽面,到了后来,“挽面”已不是新娘的专利,爱美的姑娘每隔几个月,就由邻居的婶婶、阿姨们义务帮忙,用线将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弯弯的月牙眉。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拜年换柑

潮汕有谚语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意思是说,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也记载了古代拜年的情景:“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古时被称为元日、元旦的大年初一,作为新岁之首,天方拂晓便喜(鞭)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的红盘中,都盛满了大桔(潮州柑)、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恭候亲朋好友的来访。

为了拜个早年,有的小孩起床后,穿好新衣裳,就带着一对大桔立刻给家里的长辈拜年去了,先是给长辈阿公阿嬷(祖父母)拜年,祝他们“食老老”(健康长寿之意)。给祖父母拜好年,接下来一般是到父亲的兄弟家拜年。小孩过来拜年时,这些长辈除祝贺小孩读书聪明之外,还要把各式各样的糖果拿出来招待他们。

这里再和大家聊一下潮州柑。潮州柑是潮汕地区最有名气的水果之一,有着长达1300多年的栽种历史,被誉为“柑橘皇后”,明朝兵部尚书郭青螺在《潮中杂记》中就有记载:“潮果以柑为第一品,味甘而淡香,肉肥而少核,皮厚而味美,有二种,皮厚者尤为佳。”潮州柑比普通橘子要大,故俗称“大桔”。又因为桔与吉同音,便由谐音而成“大吉”,所以潮州柑有着大吉大利的寓意。

在潮州出门拜年,什么都可以不带,但大桔是必须要带的。带着大桔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主人会将家里的大桔换给客人,也就是宾主互换大桔,彼此之间都图个“大吉大利”,关于这一拜年礼俗,又被称为“换柑运动”。

而在大年初一这天,一般人家在早餐是不吃荤的,吃完早餐后,大人便携小孩带上大桔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主客互祝后,主人便请客人食橄榄,品工夫茶。客人临走前,主人会默契的将换好的大桔递给客人,并给客人的小孩派“压腰钱”(压岁钱),主人家若有小孩,客人也会派“压腰钱”给主人的小孩。

仔婿日

在潮州,女婿被称为“仔婿”,而正月初二这天就是“仔婿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夫带子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家,会带一包饼干、糖果,由母亲分给左邻右舍和村里的乡亲。若娘家有未成年的侄子侄女,姑母还得给每个小孩发红包。

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叫做“返厝”,或“归宁”。如果是嫁出去第一年返厝,女儿、女婿不能在娘家过夜,吃过午饭就得回去。这一习俗,被潮人称为“食日昼”。第二年返厝可以住一两天。第三年返厝,可以住上十天半月。

营锣鼓骑标

大年初一初二,有些地方还有“营锣鼓骑标”的巡游活动,这是一种延续了500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营锣鼓骑标”的巡游队伍,前面开道的是由苏锣、深波、中锣、大钹、碗锣等组成的锣鼓队,接下来是由二胡、大横笛、扬琴等组成的弦乐队,再接下来就是儿童仪仗队,最后一排是俊美少女婀娜多姿的骑标队伍。

何谓骑标?就是挑一些未出嫁姑娘,穿着新衣裳,涂着胭脂,用一侧肩膀扛着一块堆金织锦的横帔,然后充满节奏的扭着腰,一摇一摆的走着。

每年的初一二,“营锣鼓骑标”巡游,声势浩大,不管男女老少,不分阶层、不拘贫富,都倾巷而出,夹道观看,人山人海,场面非常壮观,洋溢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这些古老而传统的过年习俗,至今还在潮汕一带流传着,形成了潮汕地区独特的地方特色。

本文留言

作者唐雁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