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香炉在古代生活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图)

 2022-10-27 17:5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清代掐丝珐琅香炉 
清代掐丝珐琅香炉(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提及炉,大家多半联想古代鼎炉形器物或直觉属于佛寺中的佛门法物,是古人家中必备器具。在佛教中,人们称它宝鼎、香炉,在旧时庙堂里的香炉多半是铜、铁所铸,有些器型较小的香炉是使用玉、石、陶、瓷、木、铜等材质所制。另外,炉还可作为花器来使用。

不过,香炉起源于何时,迄今仍未有明确定论,但可知中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

香炉多是置放在几案上,实用、观赏两相宜。有盖之香炉,可内置香料,点燃后,香雾烟气自盖孔中袅袅升腾弥漫,时聚时散,给人以无限之遐想。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描述的书斋陈设:“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像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古人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秽,而中国的薰香史已历史悠久。《周礼》有载:“剪氏掌除蚕物,以攻攻之,以莽草薰之,凡庶虫之事。”

战国时期,开始了室内焚香来清净环境之方法,至于专为焚香设计的香具,则在汉代才出现。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就时常在敬奉神明或祭祀天地仙祖的仪式中,见着焚香礼忏。与此同时,也大量引进了各式重要香料,关于用香观念及方法也随之引进。于是,香从古人生活中的附属用品,跃升成为皇室贵族与文人雅士日常的重要一景。

提及书斋焚香,很多人都知这正是文人的雅趣之一。许多古籍中,都记载了这一类趣事。

北宋王禹偁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写道:“公退之暇,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事虑”。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也常常在书斋内焚香静读。他创作的诗《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就验证了此事:“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溪诗。”

北宋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更直白说出焚香读书的美妙意境:“明窗延静书,静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宋代的文人雅士将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称为“四艺”,四艺也组成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梦梁录》有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四艺”也恰恰说明平时生活中不可缺少透过嗅、味、触、视四觉来品味日常,同时间又蕴含雅趣。

一想到古人伫立于香炉前焚香,就觉得缓慢行进的燃香仿似一道积累无限意涵的肃穆仪式,烟云嬝绕的场景也给人莫大慰藉,意义非同寻常。其实,光看今人以恭敬态度在香炉前插上一炷清香,就知更遑论相当重视礼仪的古人了。

文士墨客喜爱焚香,日常也少不了它,古代帝王家亦是如此,但排场与一般人家极为不同。

像皇家在使用扇子、旗子等器物时,排场自然有等级之分。当然,香炉也在此行列中。以后宫为例,像皇太后与皇后出行时,会使用“仪驾”,皇贵妃与贵妃出行使用的,则称为“仪仗”,更次一级的妃、嫔,使用的为“䌽仗”,

那么,后宫在使用薰香时,又当有啥排场呢?话说在出行期间,会有人先提着香炉,先在前方将道路薰一薰,避免路上扬起的臭味让后妃不悦。此外,依照位分,香炉也得有金、银之别。例如,妃以下的奴仆在薰路时,只可以使用银香炉,不可僭越,使用金制。

由于香炉的历史久远,如今已经从只供焚香之用,逐渐转变为由爱好古物的人所珍藏,成为人们玩赏的古董、艺术品之一了。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