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鄱阳湖提前进入极枯水期 创历史同期最低纪录(组图)

 2022-09-07 02:4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鄱阳湖枯水见底千年石岛“落星墩”全露出
鄱阳湖枯水见底千年石岛“落星墩”全露出。(图片来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9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姿综合报导)北京时间9月6日上午8时,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水位退至7.99米,鄱阳湖提前进入极枯水期(8米以下),为1951年有纪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

鄱阳湖提前进入极枯水期 刷新最早纪录

中国今夏饱受罕见持续高温干旱,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快速下降,9月6日跌破8米进入极枯水期,刷新最早纪录。鄱阳湖继在8月6日、8月19日最早进入枯水期(12米以下)、低枯水期(10米以下)后,再次刷新进入极枯水期最早纪录,较上次最早纪录(2019年11月30日)提前85天,且从12米退至8米,仅花31天,历史上罕见。

鄱阳湖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9月6日上午10时17分发布干旱蓝色预警。据介绍,7月以来,江西全省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受降雨偏少及长江干流水位偏低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今日星子站的水位降至7.99米,进入极枯水期,达到枯水蓝色预警标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鄱阳湖水位将继续走低。

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表示,未来一周,江西省仍以高温少雨天气为主,加上长江流域来水偏少,鄱阳湖水位仍将持续走低。

中国大陆官媒《农民日报》9月2日报导,今年7月以来,江西省降水明显偏少,高温持续时间长,全省各地发生不同程度干旱。

鄱阳湖水位从12米退至8米,仅用31天,历史罕见,鄱阳湖日均退幅0.13米,日最大退幅0.33米,2022年为有纪录以来由枯水位退至极枯水位最快的年份。

8月6日,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为有纪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2022年成为1951年有纪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12米以下)的年份。8月19日,星子站水位退至9.99米,为1951年有纪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鄱阳湖提前进入低枯水期(10米以下)。

鄱阳湖河床外露 惊现搁浅江豚尸体

鄱阳湖水位严重下降,当地民众近日发现,在鄱阳湖外露的河床处,竟发现一头怀疑搁浅死亡的江豚尸体。照片流传后引起讨论,令人关注长江流域干旱问题。

江西当局回复内地传媒查询时表示,目前虽无法确定有关江豚死亡和鄱阳湖干旱有关,但承认干旱对江豚带来明显负面影响。今年以来,当局发现数头江豚在鄱阳湖死亡,有部分属非自然原因死亡,其中以搁浅而死居多。

今年7月以来,鄱阳湖的水位持续下降,提前在8月初进入枯水期,生存空间和资源被严重挤压,严重威胁湖内生物栖息。

鄱阳湖干旱河床外露 惊现搁浅江豚尸体
鄱阳湖干旱河床外露,惊现搁浅江豚尸体。(图片来源:网络)

鄱阳湖水底明代石桥露出“庐山真面目”

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水域,严重干旱导致湖区持续“缩水”,水底明代石桥露出“庐山真面目”,石桥长2930米,有1100多孔,所以得名“千眼桥”。

古石桥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始建于明代,桥身全部由花岗石制成,松木大柱立于湖泥中支撑桥面,桥面宽0.8米左右,泄洪孔共983个,故得名为“千眼桥”,也叫“千孔桥”。

据报导,“千眼桥”修建于明代,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桥体总长2657米,桥面石材是花岗岩,每个桥墩由10根左右松木构成,自古就是都昌、星子两县沿湖民众便捷往来的要道,被誉为中国最长的湖中石桥。

虽然这座桥长年浸泡鄱阳湖水里,但当鄱阳湖的水位低于10.5米时,千眼桥就会露出水面。

干旱导致湖水水位持续“缩水”,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由3331平方公里缩小至600平方公里,达近10年来最小值。

鄱阳湖水底明代石桥露出“庐山真面目”
鄱阳湖水底明代石桥露出“庐山真面目”。(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