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本末】既非英雄亦不是罪人的戈尔巴乔夫(图)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苏联正式解体。(图片来源:TV GRAB/AFP via Getty Images)

前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于 2022年8月30日逝世,终年91岁。欧美社会普遍认为戈尔巴乔夫结束冷战,缔造了世界和平。另一边厢,不少俄罗斯人却认为他断送了帝国;克里姆林宫甚至指他与西方和解是严重错误。究竟从历史角度,应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我不想以“功”“过”的简单二分法归类,更不会用什么“七分功三分过”的武断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猪肉可以有“三分肥七分瘦”,但历史是复杂的概念,绝对不能如此衡量。

“当独立国家联邦成立,我也结束苏联总统的职责。”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苏联亦同时解体。这一幕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震撼,但实情是苏联瓦解的过程,比教科书所描述的更漫长,亦更峰回路转。

八零年代与美国协议裁减核武,引进经济和政治改革等,虽然在戈尔巴乔夫任内发生,但究竟这些事情能否视为他的个人成就呢?事实上,八零年代的苏联变革是有限的,甚至乎苏联解体后,在短短十年间,又故态复萌;苏联和俄罗斯的分别,只是在于前者以共产主义为旗帜,后者奉民族主义为纲领。

上世界八零年代,尤其在后半的日子,中苏两国有好多相似之处。两国的政治精英,同样都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冲突。所谓的改革派,亦只不过是想透过经济手段,继续维持专制统治,而保守派则相信,改革只会令统治成本更高。

戈尔巴乔夫执政的日子,党内的最主要对手,是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纪叶利钦。1987年,叶利钦也因为批评戈尔巴乔夫改革幅度太保守,结果被褫夺莫斯科市市委第一书纪一职。无独有偶,胡耀邦也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之前,被一众元老在元旦后批斗下台。

不要以为戈尔巴乔夫是义无反顾的改革派。其实除了叶利钦,在另一边厢戈尔巴乔夫也遭到保守派的利加乔夫(Yegor Ligachyov)在党内批击。其实苏联在最后的几年,党内的撕裂已经表面化。

1989年戈尔巴乔夫5月访华的时候,接着就是赵紫阳到访北韩;当时欧亚大陆这两大国的领导人,其实都清楚明白共产阵营已经岌岌可危。其实由1986到1989年,中苏以至东欧、中亚一带,到处都有学生、工人的示威抗议;就在1989年6月4日坦克开进天安门广场的那天,波兰举行了第一次的大选,也揭开了共产阵营变天的序幕。

往后两年,受苏联控制的中亚和东欧附庸国,纷纷举行选举,甚至苏联本身也在1990年举行了总统选举。所以苏联的瓦解不是忽然发生,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苏联变天的过程,戈尔巴乔夫的真正角色究竟是什么?他是改革的推手,还是在拖延改变?2012年接受CNN访问时,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他仍然希望,可以保持一个以苏共为领导的联邦政府,只不过是被叶利钦等人的背叛,苏联才被迫解瓦;原来当时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背后,策动俄罗斯脱离苏联的计划。

苏联和俄罗斯,一直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所以在苏联瓦解后的三十多年来,中共用尽一切精力,将自己和中华民族文化困绑在一起。另一边厢,1991年后的俄罗斯也取代了苏联;虽然俄罗斯宪法明文规定政府不可以奉行共产的政治意识形态。

从历史的高度分析,中俄一直走相似的路径,没有体制上的转变,政治的本质仍然是大同小异;两国同样都是回到民族主义,执政者也是同一个体制内的产物。

虽然在今天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一般,甚至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但一个人的力量究竟可以有多大?换了另一个人,苏联又是否可以维持下去?假如说今天的俄罗斯不再是强国,倒不如说当日的苏联只是外强中干,强弩之末。读历史,目的就是找出制度和客观条件,如何影响众生的行为,如何要每个人扮演命中注定的角色。或者戈尔巴乔夫不是千古罪人,也不是和平的英雄,一切都只是时势使然,是时势造英雄。

利世民
追踪作者: https://www.linktr.ee/unsubject

本文留言

作者利世民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