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1年7月21日讯】金融危机一次次的重复,且一次比一次大,是不是事实?
为什么中央银行没有一次能辨识到基本的错误,并采取有效手段防范重蹈覆辙呢?是央行们不清楚基本错误?
1 明知山有虎
美国大萧条之前,1920年代中期,冯·米塞斯(哈耶克的老师,奥地利学派掌门人)就认为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问题。米塞斯指出:“由信用扩张带来的经济繁荣最终出现崩溃是无法避免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自愿放弃进一步的信用扩张,使危机早点到来。要么推迟危机的发生,让整个货币体系都卷进来,最终爆发更大的灾难。”
大萧条最终确认了米赛斯观点的正确。
科学论无非就是一个质疑、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既然实践已经证明了米塞斯观点的正确,你觉得央行们会不会吸收教训避免错误呢?
没错,就是不会!
1929年美国大萧条前,美联储还曾试图自愿放弃进一步的信用扩张;
1990年日本大衰退前,日本也曾试图自愿放弃进一步的信用扩张;
2008年,自愿放弃进一步信用扩张早已丢弃,无限制的信用扩张!直升机撒钱!
2020年,5000年难见的信用洪水……
2 偏向虎山行
中央银行为何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因为真话会受惩罚,而假话却有奖励。如果央行客观陈述不确定性与风险,这并不是个人和机构想听到的,这可能会让央行技术官员背上无能的帽子,真话反会对央行技术官员自身的前途(钱途)造成负面影响。
很多时候市场所谓的理性,需要构筑在确定性之上,哪怕是虚假的确定性。
央行们表现出对不确定事物的自信,会比持有公正的不确定态度更受人推崇。市场在对待不确定性问题上,惩罚说实话的人,奖励说假话的人。市场激励央行们伪装出自信,市场激励央行们不断的重蹈覆辙。认识到基本错误其实很容易,但改正错误有惩罚,说假话却有奖励,谁会去改正错误?
成年人只讲利弊,不讲对错。
90年代美国储蓄协会危机,1985年调查查尔斯•基廷,基廷聘请了一名经济学家为其辩护,就是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在给监管机构的信中,认为基廷的投资没有风险,为此收了基廷4万美元。基廷不久后入狱,格林斯潘不久后成为美联储主席。
你觉得这是煤堆里面最黑的?还是煤堆里面最白的?
3 科学论与伪科学论
科学理论是质疑、探索和实践;
唯科学论是喜欢用科学的名义用数学的手段,直接证明自己的正确和不容置疑。注意区别,科学是质疑,唯科学是不容置疑。
从科学论来说,金融危机的重复发生已经表明央行们从来就没有正确过,央行们的行动没有丝毫的科学性。
为了掩盖这一点,央行们总是试图用唯(伪)科学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和不容置疑。用模型、用数学、用权威、用宏观审慎管理、用压力测试、用预期管理,一大堆的名词,一大堆的数据……
实际上是明知问题所在,但试图用唯(伪)科学论,用一些花里胡哨的手段,来将错误标榜成科学,掩盖只讲利弊,不讲对错的本质。或者只有沉浸在唯科学式的数学论证过程中,才能让央行们忘记,自身行为的不科学性,是被实践很多次证实过的。
骗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骗信。
4 总是太晚
欧文·费雪在美国大萧条之前仍然认为经济扩张是可以持续的,费雪的主要依据就是消费品价格上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与当前央行们的态度出奇的一致。但最终,费雪在美国大萧条中破产。
米塞斯则指出:
1)当向经济中注入流动性时,首先会导致资产领域出现通货膨胀,而在资产领域刚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消费品价格可能会(注:因资金集中流入资产)出现下跌,这时的通货膨胀是看不见的(CPI不涨、房股涨)。
2)随着资产价格越来越高,最终会影响消费品价格上行。
3)当消费品价格上行时,资产价格却可能下跌(注:资金集中流入通胀)。如果央行没有注意到资金注入时引起了普遍的看不见的通货膨胀(集中在资产上的通货膨胀,即资产泡沫),很可能实际利率低于自然利率的情形早已出现,当央行最终对消费品通胀作出反应时,已经太迟。
央行们最终对消费品通胀作出反应时,问题已经酿成,只待爆发。
1924年之后,米塞斯觉得世界问题已经酿成,他每次路过奥地利最大的银行时,都会说同样一句话:“它会遭遇一场大危机。”
5 鲍乙己
6月美国通胀5.4%,创约13年新高。核心CPI达到4.5%,创20年新高,PPI达到7.3%,创2010年有记录以来新高,一年期通胀预期飙升至4.8%,创2008年6月以来新高。
但美联储仍然不肯紧缩、不敢紧缩。
很好理解,因为美联储指挥棒是群体预期的领头羊,正是美联储引导群体预期越来越一致,才有可能将资产价格越推越高,美股上天,美房正在上天的路上。
这种时候,少数参与者的预期掉头,都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进而影响更多预期掉头跟进,影响资产泡沫爆破。
背离基本面将资产泡沫托的越高,说明市场预期越一致;而市场预期越是一致,泡沫越是危险,因为此时哪怕只是少量参与者预期改变,也足以导致泡沫爆破。如果美联储的行动变向(紧缩),总是会诱导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跟进改变,哪怕只是引导少数参与者跟进,也足以造成泡沫爆破。
紧缩死路一条!
但如果不紧缩,资产品价格越来越高,总会有人发现消费品价格存在严重低估,于是就会卖出资产品买入消费品相关,也会造成资产上的预期调向效果,最终也会影响资产泡沫爆破。
通胀飙升也是死路一条!
进退两难,美联储只能通过嘴硬来干扰通胀预期,试图将泡沫维持的更久一点。
鲍威尔一露面,所有做债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说到“老鲍,通胀又超预期了”。他不回答,对着记者说“通胀是暂时性的”。他们又高声嚷到“通胀都连续三个月超预期了。”鲍威尔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到“你怎么这样分析宏观经济。二手车,餐饮服务价格的通胀能算通胀吗?”接连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通胀预期锚定,什么供给侧约束”,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市场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6 钱是源动力
央行们现在都陷入了一种窘境,一边只能印钱保资产,一边还要嘴上控通胀。
鲍乙己的预期管理不可能一直玩下去,但一定会玩到散场前的最后一刻。而通胀管理不能一直玩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资本总要赚钱的。资产价格上涨潜力越来越小,存量货币(资本)就需要换场子挣钱,如果不炒通胀,货币洪水还能去哪里赚钱?
有很多人怀疑说终端需求萎靡,通胀上涨没有基本面,难道股房上涨时有考虑过基本面吗?
没有基本面也没妨碍股房上涨,没有基本面当然也不会妨碍通胀上涨!比如说,炸原油供应链?原油不就涨起来了吗?只要有大钱可赚,杀头的生意照样有人干!
一旦供应紧张的预期引导投机性需求跟进,需求不就有了?短时间上涨如果没被打断的话就会形成惯性,刺激投机性需求持续进来(就跟房产投资一样了),通胀不就涨起来了?
第一次(1973)、第二次(1979)石油危机的发生时间,不都是资产涨势不行(整个70年代,道琼斯指数几乎没涨),印钱却很不少,钱要换场子赚钱的时间段?
需求萎靡很难涨价,破坏供给也可以涨价嘛,活钱能让尿憋死?
只要资产涨不动,天量货币的逐利需求就会通过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手段去推高通胀赚钱,钱太多了就是原罪。
这会影响央行们通胀预期管理玩不下去,挤破资产泡沫!美国十年新高的通胀率,资产泡沫还稳定否?一旦美国货币调向,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泡沫经济还能玩得转吗?
一边印钱保资产,一边嘴上控通胀,这是泡沫经济玩不下去的标志。唯其手段耗尽,所以只剩嘴硬。
小结:
当通胀最终显示出经济某些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实际上经济已经病入膏肓。
无药可救!静待躺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