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经》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善的良书。(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
《忍经》为元朝人吴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忍经》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善的良书。
《忍经》中有近百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关于“忍”的实例。其中录入了北宋名相王旦的故事。
王旦,字子明,北宋初年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王旦于景德三年拜相,并监修《两朝国史》。他善于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力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作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晚年屡请逊位,最终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
天禧元年,王旦去世,获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乾兴元年,配享真宗庙庭,宋仁宗题其碑首为“全德元老”。宋理宗时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本篇为读者介绍《忍经》中关于王旦的事迹。
【原文】益见忠直——王太尉旦荐寇莱公来相,莱公数短太尉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上一日谓太尉曰:“卿虽称其美,彼谈卿恶。”太尉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
太尉王旦向皇上推荐寇准担任宰相。寇准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王旦的过失和缺点,而王旦却在皇上面前夸赞寇准的优点和长处。有一天,皇上对王旦说:“你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但寇准却说你的过失和缺点。”王旦对皇上说:“按理本应当就是这样。我担任宰相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处理政务上失误必定很多。寇准在陛下面前毫不隐瞒,更显示出他的忠诚和耿直。这正是我器重寇准的原因。”皇上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明。
王旦的事迹主要源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一》。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父亲王祜是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名于后汉、后周之际,事奉太祖、太宗,是北宋初期的名臣。王祜曾晓谕杜重威使其不反叛后汉,拒绝卢多逊杀害赵普的谋划,极力辨明符彦卿无罪,世人多称道他的阴德。王祜曾亲手在庭院种植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代,必定有做到三公那样高官的人,这是用来纪念的。”
王旦小时候沉默寡言,却好学不倦,颇有文才。王旦的父亲王祜很器重他,说:“这个孩子应当会官至公卿宰相。”
太平兴国五年,王旦进士及第,担任大理评事,后出任平江知县,平江县官舍旧传有怪物占据暴戾,居住无法安宁,王旦到任前夕,看守的官员听见群鬼啸呼说:“宰相公到了,我们应该避开离去了。”怪物便从此绝迹。
王旦作为宋真宗的辅佐大臣连任要职共十八年,为相十二年。
王旦与人交往很少言笑,终日默坐,等到奏议朝政,群臣意见不一,王旦缓缓地说一句话来决定。回到家里有时不脱下帽子腰带,进入静室独坐,家人没人敢见他。王旦的弟弟因而以此事问赵安仁,赵安仁说:“刚刚议论国事,王公不打算实行而没有决定,这必定是忧虑朝廷的事务啊。”
王旦为宋真宗信任,是其心腹大臣。王旦任事时间长,有人毁谤王旦,王旦往往反省自己不加争辩。
中书省有事送往枢密院,违反诏书式样,寇准在枢密院,就把事情报告真宗。王旦因此被责斥,朝堂官吏都被处罚。没过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往中书省,也违反诏书式样,朝堂官吏兴奋地呈给王旦,王旦命令送回枢密院。寇准很惭愧,见王旦说:“我们同科考中,你怎么有如此大的度量?”王旦没有应答。
寇准后来被免除枢密使,讬人私下向王旦求做使相,王旦惊异地说:“将相的任命,怎么能强求呢!我不接受私人请讬。”寇准感到很遗憾。不久寇准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入朝拜见,感谢说:“若不是陛下了解我,怎么能至此?”真宗详细说出是由于王旦的荐举。寇准惭愧感叹,认为自己赶不上王旦。
王旦为相时,宾客满堂,没人敢因私请讬。王旦考察后认为是有用的人才,就会向宋真宗举荐。王旦荐举了很多人才,却不被世人所知道。王旦死后,史官修撰《真宗实录》,得到内廷出示的奏章,才知道朝廷士人多是王旦所推荐。
大中祥符八年,荣王宫失火,延烧左藏库、朝元门、崇文阁。后来有人说是荣王宫的火所蔓延,不是天灾,请求设置狱案弹劾,应被牵连而死的有一百多人。王旦独自请求说:“开始发生火灾时,陛下已经责怪自己诏令天下,臣等都上奏待罪。现在反而归咎于人,怎么能表示信用?”由于王旦的奏请,一百多人都得以获免。
根据其他资料的记载,与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王旦一生敬信佛法,其为人处世受佛教影响很大。王旦为相正直,珍惜生命,救护他人的性命,遇事能忍,度量很大。
《宋史》赞王旦曰:“王旦当国最久,事至不胶,有谤不校,荐贤而不市恩,救罪辄宥而不费辞。”“伟哉宰相才也。”
(待续)
責任编辑: 申思茗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