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带孩子用挂历制灯 忆灯节传统(组图)

作者:李青城  2021-02-26 05: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元宵节 灯节 传统 新年
带孩子用挂历制灯,忆灯节传统。(图片来源:Adobestock)

文/李青城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又称灯节,可以说是中华传统中最浪漫的节日。作为长达15天的华人新年的庆祝的结尾,这一天是节日和正常生活的转折点,人们希望这战胜怪兽年的庆祝再长一点,于是这一天通宵达旦的游灯会,给新的一年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开始。

在海外没有灯会可以参加,如果带孩子亲手制作花灯,既锻练了孩子的审美及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花灯制作让他们了解中华民俗,不忘根本,还给家里装点了节日气氛,家长又陪伴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一举四得,何乐不为?

正月十三,按照古人过元宵节的习俗,就要开始“上灯”了。在中国古代,元宵节也叫灯节。那么,元宵节晚上为什么要燃灯?元宵节燃灯的风俗始于何时?古人在元宵节如何观灯?元宵节猜灯谜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元旦时换上新挂历,把精美的扉页撕下,我看着红底的喜庆图案和“过大年2021黄历辛丑年”,觉得这张纸都没时间展示就在挂上一秒钟后被丢弃太可惜,于是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个新年花灯。

带孩子用挂历制灯忆灯节传统
(以下图片摄影:李青城)

用颜色比较红的部分裁成长宽比例为2:1的15张卡片,四角等分对折。

带孩子用挂历制灯忆灯节传统

用钉书针把五张钉在一起,顶上的一张正好写着“过大年2021黄历辛丑年”。再用另外五张把它们连在一起,也是用钉书针固定,非常省事。

带孩子用挂历制灯忆灯节传统

再用最红的边角料切成流苏,用金色图案纸固定,做流苏的边。剪出三个小圆片做封口。

带孩子用挂历制灯忆灯节传统

于是一个花灯做好了。挂在家里门廊等显著的地方,孩子们高兴地欢呼,太漂亮了!

带孩子用挂历制灯忆灯节传统

元宵节晚上为什么要燃灯?说来话长。元宵节有“元夕”、“元夜”、“上元”、“灯节”等多种称呼,古人燃灯,又叫放灯、上灯、亮灯,这种风俗是怎么来的?要弄清这一问题,得先了解一下元宵节的起源。《七修类稿》记载:“上元张灯,诸书皆以为沿汉祀太乙。”也就是说,灯节是起源于汉朝的一种祭祀神明的活动。

最早节日起源西汉开国之臣周勃与陈平谋划,在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灭了专权的吕氏家族,拥立代王刘恒(汉文帝)。汉文帝遂定此日为元宵节。此后,每年元月十五日晚,汉文帝都要出游,与民同乐。但这一习俗被汉武帝发扬光大,并赋予了更加神圣的内涵。

按中华道家传统,正月祭祀太(泰)乙(一)神。《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太一,又作太乙、泰一,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即北极星,对应皇宫的紫薇垣至尊天神,是秦汉人心中的天帝,后人称为玉皇大帝,那时人们称上帝。士大夫则把太一哲学化,视为永恒不变的法则,即“道”,或宇宙的本源与法则。汉武帝时期,尊太一为官方信仰,位居五帝之上,由皇帝进行祭祀。汉武帝对祭祀太一神十分虔诚,他采纳方士缪忌的奏请,在甘泉宫中设“泰一神祀”,并定下祭祀活动从正月十五黄昏开始,宫中遍燃灯烛,献祀太一,乃至通宵达旦。此夜取消夜禁,即所谓“放夜”,京城居民可以通宵活动。至此,元宵节燃灯的习俗开始形成。

《七修类稿.辩证类》记载,汉末道教中的支派“五斗米道”,创天、地、水(人)“三官”,魏晋道家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中国传统的三元节日,由此产生。这是上元节的名称的由来。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于是形成上元节纵乐点灯,人头攒动观灯的灯会习俗。

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灯节变得更加神圣。据《涅檠记》,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信徒将他的舍利子置于金座上,大众飞撒花瓣,奏乐,绕城燃灯十三里。每逢元宵夜,中国佛教徒皆点花灯纪念佛祖。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僧史略.汉法本传》释称:“西域十二月三十日是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燃灯,以表佛法大明也。”宋高承《事物纪原》有提及。

元宵节燃灯之俗在隋唐发扬光大。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唐朝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只有灯节这天除外。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诗人苏味道曾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感慨道:“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李隆基当皇帝之后,增加到了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

宋朝元宵节节日活动又增加到五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明朝元宵节燃灯时间更长。青年男女也可在此时相见,找到意中人。于是留下了本文开头辛弃疾那句千古名句。

据《七修类稿》记载,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元宵放灯,多至十余日”。后来统一确定为五天,但时间从正月十三开始,至今南京仍保留“正月十三上灯”之俗。

明成祖朱棣对元宵节尤其青睐,不仅给官员“赐节假七日”,赏灯也要从正月十一开始至正月二十二结束,现在有的地方仍有“正月十一夜点灯,至二十二夜始熄”的习俗。

到了清朝,猜灯谜让灯节更加有趣,让人们还有额外收获。《红楼梦》中有:“忽然人报,娘娘(元春)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清嘉录》中记录有当年苏州元宵节猜灯谜的情景:“好事者巧作隐语,拈诸灯。灯一面覆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猜中者有奖,奖品有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谓之“谜赠”。

这一美好的习俗,在中共建政后被废止几十年。最近三十年才逐渐得以恢复,人们却已然忘却了节日的初衷:敬天敬佛,人间才会有幸福喜乐。


責任编辑: 察方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