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元宵节趣话:袁世凯为何怕“元宵”?(组图)

 2020-02-08 09: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4

元宵节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寓意。
元宵节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寓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元宵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又名“灯节”或“灯夕”。

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

元宵与汤圆

说到元宵节,就不能不提到“元宵”。元宵又名汤圆、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

元宵节吃元宵,民间相传,这种食品最早是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我们知道中国有南“汤圆”北“元宵”的说法。那么,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在哪里呢?

其实汤圆跟元宵的区别只在于大小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在口感也有差异。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用包饺子一样的做法,再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称之为“汤圆”;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则称之为“元宵”。

此外,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就是到了近代也有一个关于“元宵”和“汤圆”的有趣故事,而且跟袁世凯有关系哦!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袁世凯与“元宵”的传说。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袁世凯与“元宵”的传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袁世凯怕“元宵”

话说,北京有一家百年老字号河南菜馆“厚德福”,开张于1902年,清光绪28年。厚德福除了河南菜做得好,还有元宵等小吃也很有名。他们不只在饭馆里卖,还会把元宵小吃摆在外面卖,派伙计大声吆喝,声音洪亮,老远就能听见。这一叫卖也成了厚德福的传统特色。

1916年,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将民国五年改为“洪宪元年”。2月17日元宵节当天,袁世凯在家坐不住,换了便装想去厚德福。还没到厚德福呢,远远他就听见随着冷风而来的吆喝声:“元……宵,元……宵”。他越听越不是滋味:元宵、元宵,那不是“袁消、袁消”吗?如此多不吉利啊!

于是袁世凯下令全国,庆贺元宵节,民间吃“元宵”要改为吃“汤圆”,任何人不准再说“元宵”。

结果过不了多久,袁世凯就被迫取消帝制,登基仅83天,便于1916年6月6日病逝,真的“袁消”了。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

大总统,洪宪年,

正月十五吃汤圆。

汤圆元宵一个娘,

洪宪皇帝命不长!

后来还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

“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据《中华竹枝词·北京》,民国时署名“黍谷山樵”的《首都杂咏·元宵》竹枝词也提及此事:

“才看沉底倏来漂,灯夕家家用力摇。卖去大呼一子两,时当洪宪怕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寓意。正月为春季万物生机萌动之时,在这正月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寄讬了对温暖春天的渴望和对光明未来的期盼。

責任编辑: 夏琴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