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最基本用途,是用来代表财富。(图片来源:Hale/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6月30日讯】关于货币与经济有很多论述,有很多大部头的书籍。但凡事都有简单的道理,本着至简至易的原则,或许可以尝试用几段话说个大概。货币的最基本用途,是用来代表财富。比如一个国家拥有20个苹果的财富,并发行了20元货币,则1元货币对应1个苹果的财富。当一个国家发展了,拥有了22个苹果的财富,则增发2元货币,用22元货币来对应22个苹果的财富。这就是一个简化的理论上的货币体系。
实际情况中,很少有理想情况发生,货币总是或多或少的与财富有所偏差,而政府或者央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维持这些偏差在合理范围,或者利用这些偏差去做一些事情。
下面谈几个常见的场景:
场景一:货币少于财富
一个国家发展了,拥有了22个苹果的财富,但货币仍然为20元。其结果就是每1元货币现在对应1.1个苹果。看上去购买力变强了是好事,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努力搞生产的人,发现生产出的产品越多,单价却越低;而有存款的人,仅仅依靠保有存款,实际财富却增加了。这无疑是在鼓励大家多存钱、多攒钱,越是有钱人,这个动力越强大。长此以往,经济可能就失去活力,这是政府和央行都不愿意看到的。货币紧缺曾经在金属货币时期出现过,那时候货币供应受到金银矿的限制,其自然的发展结果是纸币产生,用没有限制的钞票去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
场景二:货币多于财富
一个国家没有发展,仍拥有20个苹果的财富,但超发了2元货币,共有22元。其结果就是每1元货币可以购买0.91个苹果。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型。这种场景对于有存款的人,无疑是一种惩罚,促其努力投资和工作。但对于努力工作的人,却也未必就是有利的。为什么呢?这里涉及一个财富分配的问题。
我们假设故事开始的时候,政府掌握10个苹果的财富,拥有10元货币,百姓也是一样,10个苹果对应10元货币。当超发货币的时候,平衡就被悄悄改变了。谁可以发货币?只有政府。所以当超发后,政府拥有12元货币,百姓拥有10元货币。换算成财富,就是政府拥有12x0.91=10.9个苹果,百姓只拥有10x0.91=9.1个苹果,财富无形间转移到政府手中了。所以超发货币的实质,就是对百姓的一种隐性税收。
当然,明智的国家,一方面利用通胀去鼓励有存款者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会利用超发的“税收”去做一些造福百姓的事情,例如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甚至开疆拓土。但也有很多昏庸腐败的国家,利用这个机会掠夺百姓的财富,去养肥政府和贪官。
当一个国家的财富生产能力在下降,而货币超发在加速,可以预期,这种隐性税收在加重。百姓们体验到的是逐渐缩水的购买力。当这个趋势愈演愈烈,则国家在向经济崩溃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内部面临着病毒造成的停工打击,外部面临着世界订单的取消,GDP下降、指标取消,这些足以说明国家的财富在迅速缩水。然而另一方面,伴随着数万亿刺激性货币投放,数字货币突然领先全球推出,发行货币的成本大为降低。于此同时,百姓们感到物价的快速上涨和工资的停滞。这其后是什么局面,不言自明。
场景三:货币与财富共同增加
一个国家通过发展,拥有了22个苹果的财富,同时超发4元,拥有24元货币。这个场景,可能是最常见的。发展过后,每1元可以对应0.917个苹果的财富。增发的4元货币,国家通过福利等转移给百姓1元。国家保有13元货币,对应11.9个苹果的财富,百姓拥有11元货币,对应10.1个苹果的财富。
这可能是目前大多数发展良好的国家所体现出的局面,也是令大家都满意的局面:
百姓们感受到手中增加了1元的货币以及0.1个苹果的财富,大家觉得富裕了。
政府手中多了3元的货币,并掌握了新增的1.9个苹果财富,政府悄悄富裕了。
存款不被鼓励,消费和投资被鼓励,整体经济更加有活力。
当然,以上的数字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举例,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