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热议一个好消息,就是中国央行“降息”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8月19日讯】周末财经界都在热议一个好消息,就是中国央行“降息”了!当然了,降息其实是打引号的,央行并没有追随全球其他央行的脚步调低基准利率,而是调整了贷款利率的报价机制(LPR)。改变之后,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能拿到更接近市场水平的便宜资金,迎来雨后甘霖。而利率下降对于股市和债市的投资者,在未来也会因此受益,带来投资收益的提高。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事情还要从头跟你说起。
大家知道中国的利率是双轨制的,也就是说,我们有两个利率:企业到市场上发债券,问市场借钱,这有一个利率;而更多的企业可能没这个资格,它只能问银行去借钱,问银行借另有一个利率。
如果你问市场借,什么是市场?顾名思义,随行就市,市场化定价,贵还是便宜,市场说了算。
举个例子,大家非常熟悉的货币基金,这些东西的本质就是一篮子债券,我们把钱买了货币基金的产品,基金公司拿着这些钱配置了债券。假如说现在债券市场特别火,大家都在抢着买债券,那么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于是债券的收益率,也就是大家通俗说的利率就会下降。这个随行就市的过程,债券价格因为市场的波动,而带来的收益率的摇摆,就是利率的市场化。
但是,假如你问银行借,就不是这么回事了。银行借钱自有一套标准,它参照央行给的基准利率水平来发贷款。
大家知道基准利率目前是4.3%,已经好多年没动过了,可是要知道,市场利率是一直在往下降的。我们上周说过,全球的利率创下了1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再说个例子,大家看看自己的余额宝,收益率目前是2.3%,也已经创出了新低。明明市场利率已经很便宜了,但是企业现在想问银行借钱,依然要以基准利率为基础,想真正拿到钱,甚至要付出6%、8%甚至10%这样更高的利率!
于是过去的老机制,就像一个隐形的大棚,明明天上在下雨,但是田里的庄稼就是喝不到水。
那么你说,为什么不能调基准利率呢?
这里面有两个核心,第一,基准利率是一个政策利率,它传递重要的政策信号,你一旦降息,那么好了,大家解读为打开宽松大门,这就不对了;第二,市场的利率每天都在波动,在快速变化,但是基准利率就不可能像这样跟着市场天天变。假如说,你今天降息了,被市场进行了信号意义的方向性解读,但是如果明天经济大幅复苏,各种价格上涨过头了,通胀出现了,那么这个时候再反向调节基准利率就会非常被动。
那么有什么方式,既能够让它保持稳定,同时又反应市场随行就市的价格波动呢?这就是央行最近推进的贷款报价机制改革(LPR)。
通俗来讲,就是以后让银行们来报价,来报价的这些银行相当于是专业打分评委。过去是10家国有大行报价,即10个专业评委,现在改革之后,增加了8家新银行,包括外资银行和两家互联网银行。于是这么一来,18个评委,里面有专家、有老外、有网络各方,它就能全面地反应市场的价格变化。
但是这个分数评委们并不能随便乱打,它有一个参考的打分区间。比如说,咱们是围绕着100分加一点还是少一点呢?还是围绕着10分来加一点和少一点呢?100和10,就是那个中轴的锚,它有定海神针的稳定作用。
现在央行要求,你们打分要盯住麻辣粉(MLF 中期借贷便利)来打。这个麻辣粉我们过去讲过,它是央行借给商业银行的零花钱,借钱是要还的,一般是六个月,请大家注意:它是一个短期利率、它是一个市场利率、它是一个反映了央行态度的利率。目前麻辣粉的利率是3.5%左右,你发现它比完全市场化的1年期国债利率稍微高1%,但是呢又比完全的政策利率——基准利率要低1%,因此它是个比较好的轴心和参照系,而且它能够稳定,又不失灵活,可甜可盐,尊重市场,又适度调控。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央行确实没有宣布降息,但是推进改革之后,事实上的效果,是降息了。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银行拿出自己的利润,对实体经济的让利。此外,对于债券市场和股市投资者,利率的逐步降低,也意味着估值水涨船高和更高的投资回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