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致力让日本国民感到幸福 细数“30年平成时代”(视频)

 2019-05-19 09:1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致力让日本国民感到幸福 细数明仁天皇的“30年平成时代”,图为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合影。
致力让日本国民感到幸福,细数明仁天王的“30年平成时代”,图为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合影。(图片来源:KIMIMASA MAYAMA / AFP / Getty Images)

从求学时期到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会见,在《路透》(Reuters)留存的影像档案中,细数日本明仁天王于4月30日退位前在位30年的时光。

85岁的明仁是日本2个世纪以来,首位生前退位的日本天王,他曾尝试缓解二战后带给日本国民的痛苦回忆,并让王室更贴近人民、包含社会边缘人。(相关阅读:揭密:日本天王 世代相传的“三大神器” 、揭密:日本天王每年有多少生活费?

一起来看看这位自二战后修宪解除了日皇政治权力、只具象征地位后,首位登上日本菊花王座的天王。(相关阅读:为何“乐器&音律”是帝王的必修课?

东京的王居,盈满着日本人对于国家、民族、天王和历史的记忆与象征

现在天王的住所称为王居,但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称为“宫城”。公元七九四年,天王居处从奈良迁到京都御所,超过一千年没有改变。但江户时代末期,当时提倡“大政复古”,要改变七百年来武士控制朝政的状态,让权力重新为天王所掌握。明治天王在一八六八年决定迁都江户,改名东京,做为京都的对照,王居就设在以往的江户城里,隔年东京城也就称为“王城”。以往旧的江户城里,德川将军还有随行人员都在其中生活,然而一八七二年的大火将居住空间和庭院烧毁大半,天王只能在赤坂离宫中生活十年,招待外国人的地方则在明治时代所建的迎宾馆。

致力让日本国民感到幸福细数“30年平成时代”
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图片来源:ILMARS ZNOTINS / AFP / Getty Images)

随着明治政府成立,新宫殿也落成,大量的行政机关设立在东京的霞之关。为了迎接新时代,建造新宫殿耗费将近四百万日圆,占当年度国家总预算的百分之五。建筑采“和洋折衷”,外面的宫殿,也就是接待外宾之处,日常用来宴会、舞会,格局是西式宴会场,但天花板采用和风的花纹,并且装饰日本传统的漆工、金工和织物。内宫则是和风木造的平房,较符合天王的生活型态。虽然明治天王被认为是“神”,宫城必须保持神秘感和权威性,但一般人都可以透过申请进入参观,这多少是因为新宫殿花费的金额太多,有将近一○%的费用是民众自发性的捐款。为了表示政府的感谢之意,便希望透过参观,让民众知道钱花在哪里。除此之外,师范学校的学生、老师,或是贵族院和众议院的议员、军队相关人士,可以组团参观。

从明治时代到大正时代,参观宫城的人数更多,政府多少是想利用这样的方法,让来参观的人回到各地方后,宣扬天王的恩泽,达成宣传效果。然而,大正末期由于传染病的问题,人来人往容易造成集体传染,曾经终止参观宫城的活动。其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当时有所谓的“遥拜宫城”仪式。“遥拜”是对神和佛的行为,遥拜宫城是将天王神格化,当时在各地的日本人,例如朝鲜、满州、台湾、东南亚,会在同样的时间对着宫城的方向遥拜,成为一种共同习惯。

日本王居一景
日本王居一景。(图片来源:时报文化《东京历史迷走》

占领下的王居

然而,即使是神的居所也会遭到轰炸,一九四五年的东京大空袭,各地陷入一片火海,王居也遭火势波及,明治时代所盖的宫殿几乎全毁。同年八月,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结束了战争。王居如何从废墟走向战后,不仅关系王居存在的空间,也关系日本人在战后如何看待天王。如何定位天王和王居的空间象征息息相关。战后在美国占领与主导下的日本,订定了所谓的《和平宪法》,防止军国主义复辟。天王在战后的形象成为“文化的象征”。相较于战前的“神格化”,战后的天王也要跟着“民主化”,走亲民的路线,争取民众支持。

战争结束不久,废墟中的王居尚未重建,就有人讨论王居是否该迁移?日本是否要迁都?天王的弟弟高松宫认为首都可以迁到奈良,主要的原因在于要回归古代,脱离明治时代军国主义的形象;也有人提议回归京都,远离政治中心。还都京都的说法也有来自民间的支持,曾经担任名古屋市长的小林橘川就主张应该回归近代以前的政治景观,让天王成为象征的存在,脱离东京的政治中心。他认为近代宪法制定后,日本成为了穷兵黩武的国家,为了要返回以往的和平,必须迁都回京都。想要迁都的人士多半认为战前的军国主义并不是日本历史的正常发展,返回京都可以让天王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许多人也认为日本近代的发展是错误的,必须忏悔。

王居现址重建或迁移?

日本的明仁上天王(L)和上王后美智子(第二L)收到新天王德仁(R 后方)和新王后妃雅子(前线)的问候,作为明仁天王在王宫登基30周年的一部分仪式。
日本的明仁上天王(L)和上王后美智子(第二L)收到新天王德仁(R 后方)和新王后妃雅子(前线)的问候,作为明仁天王在王宫登基30周年的一部分仪式。(图片来源:JAPAN POOL VIA JIJI PRESS / AFP / Getty Images)

相较于迁都的说法,有一派人士认为王居应该留在东京。战败隔年,东京都的复兴计划提出,将王居也纳入其中,计划将旧王居的一部分规画成公园,并设立美术馆、音乐厅和国家的剧院,让王居附近成为“文化和平国家”的象征。以往的王居称为宫城,过于有权威感,一般民众无法亲近,多少让人想起防御和进攻的历史记忆,也有充斥着武士的感觉。随着《和平宪法》实施,王居就是天王的居所,废除宫城之称。在新的体制下,将王居周边规画成国民可以参与活动的场所。

随着战后东京逐渐复原,天王与国民互动的机会增多,透过开放王居,让国民得以亲近王室的生活。一九四七年,开始开放团体参访,隔年开放一般国民在特定的日子参访。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的元旦和天长节都有超过三十万人到王居参贺,显见天王在国民心中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关系而改变,而天王和王居在战后仍有它的生命力,持续在日本社会维持着形象。既然新宪法确立日本仍然维持天王制,国民也认为天王是国家的象征。在此宪法下,王室不能高高在上。一九五八年,明仁王太子与正田美智子结婚,是王室历史上第一次与平民通婚,当时媒体大加报导,造成狂热的议题。

1993年6月9日,日本新天王德仁和他的妻子新王后雅子在他们的婚礼后与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在东京王宫合影。
1993年6月9日,日本新天王德仁和他的妻子新王后雅子在他们的婚礼后与明仁上天王和上王后美智子在东京王宫合影。(图片来源:Imperial Household Agency / Getty Images)

国家重要的仪式都需要天王,如果缺乏适合的场所,便无法维持这些仪式。建设新王居时,在新宪法架构下,宫内厅召开了很多次公听会。不是所有人都赞成在东京修筑王居,其中最激烈的是住宅公团的总裁加纳久朗,他提倡要开放王居,认为王居是多余的、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不应该在战后的民主国家中存在。从都市的发展角度来说,王居对于东京的城市计划也相当不利,因为它坐落在城市的中央,使得道路、地铁都必须绕道而行,所以有人认为最好将王居迁离东京。至于迁离的地点,也引发很多人讨论,作家吉川英治觉得搬到多摩丘陵,有的认为到富士山麓,还有三浦半岛、京都御所......各式各样的地点。然而,也有很多人反对王居迁移,像是西武铁道的创办人堤康次郎、道路公团的总裁岸道三,认为王居对于都市发展没有什么不良之处,而且如果觉得碍事就迁移王居,是不尊重日本传统和文化的表现。经过一连串讨论后,王居还是维持在原址。

--节录《东京历史迷走》(时报出版)

責任编辑: 一帆 来源:上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