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一切怨情都可以善解。只要能够至诚相处,大家都可以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互相猜忌甚至敌对。(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提起纪晓岚,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诙谐、多才、睿智,给人们心中的印象无可比拟。
纪晓岚,出生于现今河北省的河间县。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被誉为“一代文宗”。他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名臣。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是纪晓岚的生日。关于他的出生,长久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他的墓志铭上就写着说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他出生的地方,所以后来人们就认为他是“灵物化身”。“昀”就成了他的名字。“昀”即日光的意思,晓岚是他的字。
据说他小时候,四五岁前,夜里看东西就象白天一样清楚。七八岁后就不清楚了。到十岁以后,就根本看不见了。只是偶尔半夜醒来,看见一会儿,很快就又看不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夜间视物的能力就越来越没有了。他自己说:可能都是因为人欲太重,而自己的本来神明就越来越少了的缘故吧。
纪晓岚从小就有“神童”之称。民间也有很多故事流传。传说有一天纪晓岚在街上与同伴们玩球,正好太守经过,不巧球误扔到太守坐的官轿。孩子们一看,大事不好,吓得四处逃散。可唯独纪晓岚,他居然上前拦住轿子要球。太守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意思,与众不同,于是说:“我有一上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球就归我。”纪晓岚同意了。太守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晓岚不加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千石(担),独公……”最后一个字吭哧吭哧,迟迟不说。太守问他“何以不说出这最后一字?”他回答说:“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不禁哈哈大笑,自然把球还他了。
纪晓岚从小深受父亲影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在(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顺天乡试高中第一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二甲第四,赐进士出身。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历任编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等职。
享寿八十岁。生前自撰挽联:“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去世后皇帝御赐谥号“文达”。所以后人也称他文达公。在当时实际处于文坛领袖地位。纪晓岚不重着述,只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等书遗世。纪晓岚的文章,风格质朴简淡,自然妙远;《阅微草堂笔记》共五部,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本书内容丰富,知识性很强,语言质朴淡雅,风格亦庄亦谐,读来饶有兴味。当时他每完成一篇文稿,社会上就会广为传抄,同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经久不衰,至今仍拥有广大读者。
一只“灵猪”的故事
我(纪晓岚)认识的胡御史、胡牧亭先生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在他的家乡。村子里有一个人家养了一头猪。这只猪很怪。只要一见到邻居家老者,就会瞪大猪眼,呲牙狂叫着,四蹄咆跳蹦跃,恨不得要咬那个老者。老者每次都是唯恐躲闪不及,非常尴尬。可怪就怪在这只猪见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这样,都是很温顺的样子。
开始这个老者很是生气,想把这只猪买下来,杀了吃肉。但后来想了想,忽然悟道:”这是不是佛经中说的是宿怨,怨缘呢?我不可再结恶缘。佛说世上没有不可解的冤怨。我还是善解了吧。”于是,他花了一笔好价钱从邻居手中把这只猪买了下来。然后把它送到附近的佛寺里去,做长生猪,来孝敬佛主。谁知道,这以后,这个老头再去佛寺,或是在哪里再遇到这只猪,竟然一改常态,不仅不再怒目呲牙,反而是过来在他身边,低头拱首,耳朵贴着老者的身子,亲昵的蹭来蹭去,十分感激的样子。
纪晓岚先生说他曾看过孙重画的一幅《伏虎应真图》。图上还有巴蜀西部人李衍题的词。:“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其大意说,道行广大的人骑着猛虎,如同驾御良马一般。难道是这虎它本来就是驯良的吗?不是。而是道的力量化解了它的凶性。由此可知天地之间,一切怨情都可以善解。只要能够至诚相处,大家都可以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互相猜忌甚至敌对。
李衍的这段题词,正好是对这个故事的一个解读吧。
(来源:希望之声)
責任编辑: 姚馥鎂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