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12月18日讯】最近一条重磅消息,在地产圈流传开,说南京曾经的地王京奥港未来墅已经停工,工地上已无工人,只剩孤零零的塔吊。工地门口,贴着封条“工程暂停、大门封闭”。这块地曾经的价值是47.6亿元,楼面价2.2万元/平方米,创下当地当时出让价格纪录。据了解这个工程已经拖欠了数千万的工程款,还有一笔超过30亿元的融资即将到期,所以没钱只好停工。
很多人都说,曾经一度高价拿地的地王们,也有今天,然后也有看多房价的人告诉别人,看多的理由之一就是,开发商拿地都那么多钱了,你说未来房价能便宜吗?说的好像开发商不会赔钱一样,事实上这种激进的开发商比比皆是,很多开发商都把财技用到了极致,通过各种融资手段搞钱,然后高价拿地,企图能在未来卖个好价钱,但如果点背,赶上了宏观调控,就只有停工烂尾,然后四处躲债,继续融资。如果能搞到钱就继续盖,如果搞不到钱了。就先放在那放着。这种事可以说屡见不鲜,赔了大钱的开发商也不在少数。
江苏省南京市俯瞰。(图片来源:南京市政府网站)
开发商难道不知道调控吗?知道!但现在全国的开发商太多了,所以群体思维其实跟老百姓差不了多少,总想着前两年国家调控,没两年就放开了,我现在拿地,盖两年之后调控正好放开,然后卖个好价钱。在开发商的印象里,之前只要是敢于逆势扩张,逆势拿地,敢于赌命的,最后都发了。反而是那些保守的,相信政府调控的,不敢拿地的,都逐渐退出了市场。这其实跟老百姓的印象是一样的,相信房价暴涨的,都早买房了,相信国家调控的都后悔了。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强认识。狼来了喊了两次,狼都没来,确实出现了塔西佗陷阱,现在你喊什么人都不信了。可问题是,狼来了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喊了两次狼没来,第三次狼就真的来了。
开发商们在拿地的时候,他们的计算往往是静态的,把很多当前的情况,当成日后的情况。比如当时如果融资利率是8%,他就倾向于认为未来一直是8%,当时能够拿到贷款,他也认为以后也能有贷款。但殊不知这次调控是一次立体打击,不但银行的委外和信托全部纳入监管,资管也出了新规。P2P也全面叫停了这种大标项目,甚至不上市的开发商,发债也不让了。现在对于中小开发商来说,已经基本失去了搞钱的途径。如果拿地很激进的话,现在估计已经无米下锅。
其实在2014-2015年,就应该是房地产的筑顶阶段了,当时国内房地产可以说是一片萧条,当时我们调研,华北以及东南沿海都出现了各种程度上的房价下跌,杭州楼市都跌了,温州跌的更惨,而北京和上海也在跌,河北更是重灾区,当时有太多的地王开发商都出现了烂尾的情况,索性当时出现了P2P,很多开发商通过P2P搞钱,项目的利率最高给到了20%多,然后平台方再打包成10%的理财卖给老百姓,中间赚个差价。而开发商还要拿自己的土地证通过其他的金融机构抵押,当时这种融资结构非常普遍,很多开发商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搞钱,但很可惜地产越来越冷,最后不少开发商连利息都还不起了,然后就只能变成了老赖,欠钱不还,而P2P们就各种催债,但没有用。开发商的楼封不了顶,也就没法卖,或者说,封了顶也没人买。当时跟债主们谈判,说拿房子抵债行不行,河北石家庄市区的房子7000-8000,一平米,欠多少钱给房子。债权人异口同声说,不行,谁要你的破房子,你卖的出去吗?!
北京也是如此,当时不少工程实际上已经烂尾,但为了维持,都拿土地抵押然后融资,继续盖。开发商从P2P那里借了太高利息的钱,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利润空间了,所以也是心累,盖盖停停,积极性并不高。
直到2016年这一波地产行情爆发,开发商又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了,看到楼市火爆,大家开始着急了,赶紧借钱把楼盖完,然后形成销售。但开发商的本质太贪婪,有的开发商已经欠了一屁股债了,甚至已经被列入了老赖名单,不说赶紧把项目盖完把钱还了,一看楼市火了,他也嘚瑟起来了,开始各种作。又开始跟债权人重新谈价了,说之前的合同不行了,现在楼市这么好,咱得重新谈抵押和偿还方案,我的房子价格得提高了,你想金融机构们能同意吗?显然不会,就这么一来一回,谈了大半年,结果2016年10月又调控了,还没看明白2017年3・17新政又来了,再次造成了一万点伤害,楼市又陷入了寒冬,但最要命的是价格上去了,成交量下来了,这让开发商的预期提高,但开发商提出来的方案,金融机构根本不认可,有价无市,所以又开始了扯皮。实际上在这次调控中,开发商们的资金质量已经更加恶化,现在加上资管新规,连P2P的融资也已经堵死了,未来开发商的后续资金已经基本没有指望。
所以,最困难的时期才刚刚开始。至少明年上半年还看不到回暖的迹象。未来这个行业一定会像当年的煤炭一样,小煤老板全部被干掉,中型煤老板被榨干后踢出市场,大型煤炭企业一统江湖,开发商也会面临同样局面,越来越多的中小开发商会被资金链断裂榨干所有利润,然后被大型房企收编。所以对于南京的这个地王,根本不用惊讶,以后这种事会越来越常见。既然暴涨已经发生,有人在此捞到好处,那么后面必然有人为此承担代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