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王的房企被限贷,楼市再显转向信号。(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6年08月02日讯】中国大陆一些商业银行近期下发的2016年房地产行业授信政策中明确,对于2015年三季度以后拿地且土地成本过高的项目,原则上不介入。
网络流传的某商业银行流出的内部授信文件
某商业银行流出的内部授信文件(网络图片)
据《澎湃新闻网》8月1日报导,某不愿具名的开发商向坦言,个别银行改变政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监管层对于层出不穷地王现状的态度转变。
证监会在近日召开的内部会议上表示,开发商通过再融资补充流动资金将受到严格限制,再融资所募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拍地和偿还银行贷款。
所谓的再融资,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
某上市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房企上,主要体现为通过股权融资,资金成本很低,停止再融资用于拿地,对于不少A股上市房企影响较大。
上述人士称,房地产项目一般两部分,土地款和项目开发建设资金,土地款一般要求是自有资金,这部分银行是不给予贷款,但是开发商通过各种诸如信托、私募、再融资等筹措资金,他们会企业在拿地钱约定,如果拿到土地会给予资金支持,因此一般开发企业自身的出资比例仅占土地款10%-15%,后续的建设资金,一般选择向银行申请开发贷款,因为资金成本最低。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商自己出资的占比非常低。开发商申请融资的渠道很多,单个银行调整贷款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影响不大,但是无疑会增加房企的融资成本。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林波在《2016年中国城市房地产投资前景排行榜》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房企的融资肯定不如之前那么顺畅,但是目前大多数房企,因为销售状况很好,销售回款十分充裕,因此融资渠道收窄对其影响并不会快速反映出来。
但也有房企人士表示担忧,上半年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是没有机会拿地,因此暂时没有资金危机,但是要保持规模,就要持续补充土地资源,随着土地资产的快速升值,对资金的依赖度只是继续上升,如果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改变对于项目的预期,收紧风控,将大大提升房企的成本和风险。
新华社近日发文称:“在当前相对宽松政策下,部分开发商通过融资举债、加杠杆等方式造“地王”,企图以房价上涨自我解套;在积极扩张战略下,部分企业上半年债务融资规模较大。加杠杆无疑有助于消化房地产库存,但如果杠杆过高,房地产就不再像必需品,而是越来越像金融品,势必催生房地产投机行为和房地产价格泡沫。如果继续加杠杆,将导致旧的泡沫还没挤出,新的泡沫又会积聚,最终可能会在政策收紧时破裂,导致房地产市场、金融体系甚至整个经济出现风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