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开中学学生们自己编辑出版的刊物。(作者博客)
【看中国2017年1月24日讯】祖国大地,经过文革的扫荡,历史文物大量破坏流失,就是民国时期的文物也(或更加)在劫难逃;谁家有的也都生怕带来灾难,只唯恐烧得不够彻底,更别说那些抄家的魔掌了。这次劫难给我们造成了过去历史记忆中的多少空白,再也无法弥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南开中学的一位学友,1992年一次去台湾探亲,在他的哥哥的家里,居然意外的发现了一本当年在南开读书时期同学出版的一本刊物,真是比发现了出土文物还要高兴。(要知道,他哥哥并非南开学生,却替他把这个宝贝保存了半个世纪。)
这是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学生们自己编辑自己出版的一份刊物。此前有数位级友曾经提到此刊物并试图寻找都无结果,因此对于这个伟大发现大家特别重视。又因为原本年代久远,加以当年纸质很差,刊物已经破损,有的字迹斑驳,又是竖排,繁体,一些字无法辨认。大家觉得应该让它重见天日,于是决定集体努力,重排重印,经过大量的辨认,键盘敲打,终于实现了全体同学人手一册,就是现在的版本。
翻开这本小册子仿佛打开了一个Pandora盒子,看看这一代70年前的花季少年们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不止是满足好奇,也可能对现在的我们有些启示和借鉴吧。
首先看这份刊物的编辑者,名头可不小,叫做“南开中学高中战时工作委员会壁报组”。这个简称为“战委会”的组织其实是高中同学跨班级的课外活动的组织,下面设了好几个组,即:军事组,募劳组,社教组,和壁报组。从本期刊物的报道看他们的活动:
军事组:历来没有什么活动,因为战事还没有降临到重庆,英雄无用武之地吧,所以他们的活动是绘制军事地图,已经出版的有德国和太平洋形势图,即将出刊的有中国战区图。(所谓出版和出刊大概就是指张贴在墙上了。)另外的活动是组织了班际间的射击比赛,到军需学校射击场进行,每班出代表三人。(活动得到了军训教官的协助,当时高中部有军训教官四人。)
募劳组:(募捐和慰劳)的工作,每学期大募捐一次,小募捐一至二次。(附带报告,那年全校的募捐比赛,因为我和我的哥哥是同班,班长为了集体荣誉,动员我把我的捐款全部计到我的哥哥名下,结果我的哥哥成为初中部第一名,奖品是叶楚伧写的一个条幅。)
社教组主要以本校校工为对象,办夜校,包括校工校警共有学生50多人,分4班上课。除了夜晚上课还有课外活动,办演讲比赛,出“校工半月刊”等。
壁报组本来只是每年国庆校庆等出一次大型壁报,比较轻松,这次却摊上了编辑“南开高中”这项重头戏。
接着从本刊的报道中看看当年南开高中同学中的社团组织(除球队歌咏队以外):
七七励志社:由134位河北籍的学生组成,以洗雪国仇家恨为目标,联络同乡感情,打下建国建省工作的基础。并有30多位河北籍的师长担任指导,活动有出版“七七通讯”,以及募集奖学金等。
穷知学术研究会:下分四个研究组,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语言文学。研究项目由个人出题,团体协助找资历,找导师,组织演讲,搜集论文等等。
此外有紫燕摄影学会,正声国乐社,南友国剧社(师生联合),昆曲社(师生联合),无线电研究会,(飞机)模型小组,以及班级中的各小型组织。(按,有的组织,例如有个群社,后来竟成为个人的历史问题,直到文革中还在追查,几乎成为终身之痛,可恨。)
报业:能够称呼为报业,足见其兴旺发达。仅仅高中部有壁报20多种,(包括英文壁报,以及万象画刊),加上初中部和女生部,各类壁报多达七八十种,有的还要出文艺副刊,漫画副刊等;按出刊频度,居然有日刊(公能报),三日刊,周刊,半月刊,月刊等。
本期“南开高中”除了各种综合报道外,共刊出各类文章23篇。其中不乏有分量的作品,例如黎先智写的7000多字的“测量天体距离的七个方法”,和未央写的4000多字的“谈古印”,以及于予写的5000字的“南开的报业”的综合分析报道,看得出当年同学的广泛兴趣和比较有深度的探讨钻研精神。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刊物中对于当年“从军运动”的报道。1944年蒋委员长发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我记得当时是兵役部长鹿钟麟来学校作的动员报告。从刊物中所载,当时从军的同学除参加青年军的外,有30多人编在中国远征军新六军二十二师的学生队,驻扎在缅甸的密支那。当时的高中部主任赵尊光也从了军,在青年军当了指导员。参加空军的同学在铜梁空军入伍生中队受训,等待前往美国,参加海军的已经到了美国。
刊物里专门辟了一个“征友园地”(出征之征,非征求之征),发表了远征军同学的从军日记,来信和专门报道,琳琅满目,内容十分丰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夏纪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