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天人合一”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图)

 2016-09-13 14: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天人合一”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历代艺术家们所遵循的美学原则。(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从中国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辨”,到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董仲舒的“天人合而为一”,再到宋代理学家们的“万物一体”论,“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古人注重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即天地、万物以及以礼仪为行为规范的人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天则是这个统一体的主宰。人只要能扩展天道德性,就会达到天道、人性、物性和整个自然界、整个社会的合一。如孟子认为人固有的仁义礼智,植根于心,人只要极尽其心,以思行善,便可知其性;知其性,便可知天道贵善,于是心、性、天相通,融为一体。

“天人合一”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历代艺术家们所遵循的美学原则。如中国古代的画论中写到:“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中国传统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是一种通过平衡与和谐,最终达到大自然与人相对应和一致的境界。当他们将这种体悟以绘画的语言表达出来时,往往注重对人精神境界的营造,画中的山水云雾与画中人,甚至作画之人的身心融为一体,同时亦使看画人达至忘我的境界。

如南宋画家米友仁画的江南山水,往往追求苍茫雨雾中大自然的特殊韵致,并未对山、树及水作具体细致的描写。其画中的山、树常用横点画出,有时也勾以墨线,然后渲染,他所作“拖泥带水皴”先用水涂抹,再蘸焦墨横笔拖过,水墨笔笔积叠,相互渗透,造成浑厚自然,迷濛天际的效果,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国变幻无常、雨雾迷濛的景观。

再如高士观瀑,是近代画家傅抱石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的高士观瀑图,画面构图险峻奇特,章法新颖,作者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又层层积染,达到蓊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画中一流飞瀑自画幅顶端的巍峨峭壁间奔流飞泻而下,画的中部几位高士于石上观瀑,成为该画点睛之笔,超凡脱俗,与大自然相比却是那样的渺小,只能与树影相伴、依稀可见,但与大自然又是如此的和谐,“天人合一”之境油然而生。此为该画之精髓,深得传神之妙。

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只有超越时空情怀,符合人与自然一体的“天人合一”宇宙观,才能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高境界的内涵。许多中国古代近代的名画家,都是重德修心的修炼人,他们推崇人品至上,注重涵养。正因为他们人做得正,才能画出真正令人动容的佳作。

責任编辑: 飘蓬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