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恍然大悟!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图)

 2016-05-23 01: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今人多认为“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指男女的思念。(图片来源:Pexels)

接续〈原来如此!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一文。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今人多半觉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表达了男女的思念之情:一天不见,就像多日不见一般备受煎熬。这种看法其实是把后人的感觉强加在古人的身上。在《诗经》时代,人们认为快乐会使时间变长,而忧愁只会令时间变短,如《唐风•山有枢》、《小雅•白驹》都描绘了古人的这种感受。所以,《毛诗正义》指出:“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真正意思是“一天不见,我们的关系就已经疏远,简直就像九个月不曾见面”(摘自赵缺译诗)。

按著赵缺的解释,这首诗是在描述男女偷欢之后,翻脸无情。《王风•采葛》出自东周王国,当时周天子无力监管民风。并且,王朝周边的国家郑国、卫国“淫风”极盛,王朝也难免受到影响,出现男女任意胡为的现象。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伊人”究竟是谁?赵缺明确指出:“所谓伊人”,并非女子,而是西周名臣、垂钓渭水的姜太公,以及与姜太公年龄接近的贤士蹇叔、百里奚。

《蒹葭》不是爱情诗。秦国是民风朴实的国家,秦国的女子不会飘然水上,等待男子的追求。东汉大儒郑玄觉得《蒹葭》是一首求贤诗,诗人意在劝说秦国君主能够访求精通周礼的贤士。

赵缺认为:秦国位于西周故地,邻近西戎,时常处于战争状态,秦国最需要的“伊人”是神机妙算的智者,而不是精通周礼的贤士。秦国的主要河流就是渭水,渭水岸边就是周文王遇见姜太公的地方。秦人在艰苦的战争时代,最希望得到的人才应该是姜太公式的人物。并且,“蒹葭”是初生的芦荻,虽然青翠,却毫无用处。只有经历了风霜的考验,芦荻才会坚实中用。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思其实类似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看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诗可以视作是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的鼓励。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以前,我一直相信《魏风•硕鼠》是一首奴隶逃亡诗,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一说法存在着不少漏洞。

首先,奴隶是世代相传的,奴隶的孩子从小开始就受到奴隶主的压迫、剥削。因此,一个能作诗歌的成年奴隶,不会向着主人说“三岁贯汝”(我侍奉了你三年)。“三岁”指的是三年左右,古人从来都没有将十年以上的岁月称为“三岁”。

其次,周礼规定,人民有合法迁徙的权利。当然,这个“人民”指的是自由民。自由民无须逃亡,而真正的奴隶即使准备逃亡,也不太可能作一首诗传得街知巷闻,令统治阶级产生防备之心。

再次,《硕鼠》出自《魏风》,魏国是极其弱小的国家,统治者崇尚节俭、热爱劳动。在这个小国,奴隶主疯狂压榨奴隶的几率并不大。

赵缺怀疑《魏风•硕鼠》是晋国人用来打击魏国的政治武器。晋国奸细混入魏国,散布民歌、分化民心,降低魏君的威信,最终,晋国的确轻而易举地消灭了魏国。并且,在整部《诗经》中极少存在臣民辱駡国君的诗歌。将一国之君比喻成畜生,而且是最卑贱的畜生“硕鼠”,这么激烈的言辞更像是出自政敌的口吻。

以上观点多半来源于赵缺的著作。如果我的表达存在什么错漏,还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責任编辑: 云淡风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