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孝仁义”撼动世人的忠烈杨家将(图)
杨令公、杨门七子就是带着这样的正气,直面险恶,荡涤世间浊气。(图片来源:Pixabay)
电影《忠烈杨家将》
“忠孝仁义”就像一根极其柔韧的琴弦,历经风雨重重苦难,再大的邪与恶也难以把它砍断。“舍生取义、精忠报国”这些用鲜血铸就的词语,也久经战火的熔炼,注入神州大地。——香港影片《忠烈杨家将》
咸阳古道,雁门关外,曾经飘扬过杨门七子的少将风采;尸横遍野、血染沙场,每一寸故土留下保家卫国、誓死而战的忠魂之绝响。正是无数英烈、忠魂的守护,使得神州血脉代代相传,令中土巍巍雄鼎天下。
2013年,由于仁泰执导,知名艺人郑少秋、郑伊健、周渝民、李晨、吴尊等联袂主演的香港电影《忠烈杨家将》全球上映后,获得一众影迷的青睐。这部根据北宋杨家名将改编的影片,诠释的忠孝仁义,以“无惧、无悔、无我、无恨、无畏、无私、无挂”的情节撼动影迷的心际。
杨潘两家结下梁子
北宋初年,辽国对中原虎视眈眈,杨家将保家卫国,战绩显赫而受朝廷重用,却招来国丈潘仁美的嫉妒之心。
影片中,因为柴郡主擂台招亲,贪恋权力的潘仁美欲助儿子潘豹当上郡马。号称“杨无敌”的杨家之主杨令公杨业,早知爱子杨六郎与柴郡主相恋,但为免两家相争令外族有机可乘,而禁止杨六郎参加比武。杨七郎为兄不平,又见潘豹违规以暗器取胜,一怒之下上台挑战欲教训潘豹,潘豹被杨七郎杨延嗣打翻。潘豹使用暗器不当,伤人不成反死于自己的暗器之下。杨令公绑子上殿请罪,潘杨两家各执一词,由此种下祸根。
辽军大举入侵北宋,潘仁美作为统帅领兵抗辽,杨业作为先锋协同潘仁美作战。金沙滩一战,杨业和辽军打得难解难分,当辽军伏兵突然出现时,找到机会发泄私愤的潘仁美,不但不发兵营救,反而鸣金收兵,陷杨业孤军于困境。杨令公带着寥寥可数的杨家军激战辽国大将军耶律原,身中毒箭后和残余军将撤至两狼山山城。敌军的毒箭狠毒,来自潘仁美心中的那支嫉恨之箭,也更是凶险锋利。
当忠勇被朝野遗忘,当国家大义被盟友弃绝,当一颗赤胆被黑暗笼罩,当卫国使命受到恶与邪的围剿时,杨家七子乘着战马呼啸而来。他们就像义无反顾的箭矢,急速地飞到身负重伤的父亲杨业面前。
杨五郎为父刮骨疗伤
影片中,身为杨家军医官的杨五郎为父刮骨疗伤,昏暗的光线,折射著黑暗笼罩下的掩体之破败陈旧。辽军以投石车投下的巨石也犹如雨点而下,摧毁了破旧的城墙。杨五郎用身体抵挡石块卫护父亲,以免他再遭受伤害。这一幕非常感人,在犹如天塌地陷的巨难面前,脆弱的血肉之躯凝聚著浓重的亲恩与忠义,死死守护着父亲最后的庇护所。
曾经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杨令公杨业将军,困顿于“两狼”宿命,如今已是遍体鳞伤。杨七郎看着父亲的身体因为剧烈的疼痛颤栗不已,倍感不忍,便独自骑上战马,直奔潘仁美驻守的寰州城下。七郎愿意一命抵一命,恳求潘仁美发兵去救自己的父亲。居心叵测的潘仁美以“辽军奸细”为借口,残忍地下令射杀了七郎。这命令像一道飞箭,射掉了潘仁美伪装的面纱,也把他自己射钉在奸臣之列,遗臭万年。而七郎,这个血气方刚的冲动少年,为兄出头,为父牺牲,是怎样的仁义。
杨五郎为父刮骨疗伤后,众子带着令公突出重围来到苏武庙。夜深人静,杨家诸子在令公陷入昏迷之际,纷纷用烧红的短剑烙烫创口疗伤。他们忍着剧痛,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每一个伤口和烙印,都成为这些年轻生命里的永久勋章。
忠烈杨令公碰死李陵碑
忠烈之心大义纯粹杨令公戎马一生驰骋沙场,个人生死、宠辱、恩怨,都早已轻如鸿毛。唯有卫国使命,在心中重如泰山。他知道宿命无法抵抗,因此曾经自叹:“既入两狼山,羊(杨)又岂能存活?”而这两狼,不正是潘仁美和耶律原吗?
既然宿命无法改变,杨业临死也要以苏武为范,守节不变。他碰死在李陵碑旁,留下纯粹的大义。此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像是上天对杨令公的忠烈感佩之哀泣。这位忠勇铸就的大将军,至死都保持着站姿,没有倒下,死得那么平静、从容。
“七子去六子回”
影片中,佘老太君向鬼谷先生卜问凶吉,得了一张字条,上书:“当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杨大郎出征前,就已经知道“七子去六子回”的预言。当杨家六子带着杨令公的遗体赶往雁门关时,耶律原带兵渐渐追上他们。作为大哥,他肩负著母亲“救爹回家”的重托,肩负著带领弟弟们回家的重担。因此大郎决定独自留下抵抗辽兵,让弟弟们回去。最终寡不敌众,杨大郎被耶律原用一柄枪挑起钉死。
本已离开的杨二郎,又骑马返了回来:“大哥,我不可以让你一个人孤单地走。”势单力薄的二郎被辽军射杀,二郎为终于可以帮哥哥分担掩护弟弟们的重任而欣慰,看着哥哥含笑着倒在血泊里。画面悲壮,如泣如诉。
由于急速的飞驰,杨五郎的战马累倒了。四郎让三郎和六郎先走,把自己的坐骑送给烽火台的一对祖孙后,和五郎一道无悔无惧地点燃了烽火台,二人洒脱地相视一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用尽全身的力量,将一群辽军推下悬崖。
杨六郎最后以杨家的“回马枪”将耶律原刺死,揹负著兄弟们的兵器,抱着父亲杨业的尸首,踏上雁门关。他带回了誓守的孝义,带回了地维、天柱赖以支撑的忠勇精神。他跪在太君面前,说:“娘,我们把爹带回来了。”他说的是“我们”,不是“我”。
而余老太君看着独自回来的六郎,方知晓鬼谷先生所说的“七子去六子回”,是七子出征六子(郎)独回的意思。这个母亲和妻子,只说了一句:“我们,回家。”
什么叫“无惧、无悔、无我”的忠勇?这后来也成为杨门女将杀敌报国的精神支柱。
杨令公和杨门七子的正气
杨门七子在绝境中,凭著无畏的忠勇,彼此心有灵犀,他们同心协力,互相守护,最终冲出辽军的重重剿杀。他们在绝境中,至死都不放弃亲恩,至死不改忠义。杨令公、杨门七子就是带着这样的正气,直面险恶,荡涤世间浊气。
回顾影片感人的每一幕,笔者深为感动,杨家将们传递的精神像一首悲壮的凯歌。“忠孝仁义”就像一根极其柔韧的琴弦,历经风雨和重重苦难,无论怎样的邪与恶也难以把它砍断。“舍生取义、精忠报国”这些用鲜血铸就的成语,也在久经战火的熔炼之后,铸入神州大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里传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