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全球热浪频频来袭,不时传出因中暑死亡的案例,提醒您小心防范,多一分对中暑的认识,也就多一分平安的保障。
中暑的原因
中暑又名“热休克”或“热衰竭”,可分为高热型、衰竭型、痉挛型中暑。
人体受热会排汗,藉此将热量排出体外,当脑里的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不彰时,脸部、四肢开始热潮红,身体发烫,即高热型中暑;老年人或先天性疾病患者,常因身体受热,血管扩张,靠血液传送热能,持续性扩张,使心脏、血管负荷不了,导致衰竭型中暑;身处高热环境下的人,大量排汗,体内盐、水分耗损过多,电解质不平衡,身体出现抽筋、抽搐,严重则导致痉挛型中暑。
中暑的共同症状,例如:高烧到40℃左右、皮肤潮红或干燥、头晕或晕眩、恶心呕吐、无汗或多汗、四肢无力、精神不济、昏倒、休克等。
中暑处理
1.将患者移往室内或阴凉处,维持呼吸道通畅,适度松解衣物,给予患者湿毛巾擦拭、冰敷或吹冷气、电风扇帮助降低体温,亦可冰敷腋下、鼠蹊、胸前等散热快的局部位置。
2.喝大量水分,可以有效降温,建议饮用每公升含1~2g的盐水,或是稀释过的电解质饮料,医师说,最简单的就是“开水掺盐巴喝下去”。
3.若患者清醒,采半坐卧姿势或垫高头部,若伴随晕眩状况则平躺、抬高下肢,使血液回流至脑部。
4.注意生命征象,第一时间应通报救护送医,再进行自救或协救。
中暑预防
1.早上10点至下午2点紫外线最强,应避免从事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
2.外出穿着浅色透气宽松衣服,撑防晒伞、戴太阳眼镜、戴帽遮阳,避免太阳直射。
3.多喝水,勤于补充水分,体内水分不足时,体温调节效率会变差,尤其是老年人口渴反射慢,常无法及时补充水分,要特别留意。
4.避免刺激性饮食,例如:咖啡、可乐等饮料。
5.注意环境通风,慢慢适应气温变化。切忌长时间在烈日下工作、运动,减少身体吸热不适。
6.若有中暑前期征兆,宜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水分、盐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