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善恶尽在一念间。(图片来源:Pixabay)
在中国道教善书《太上感应篇》中,有句话如此说道:“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起心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明朝陈继儒汇编的《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亦有同理:“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
这两段话的大意约为:人只要心生善念,即会有正神随之守护,一切皆安;若是人的心中生出恶念,即会有厉鬼(凶神)跟随,并随之降临麻烦祸端。
从前,古人即已明白善恶出自一念的道理,并将善恶之念当作自己行为处世的准则,了解做好事会为自己带来善报,做坏事会带来恶报。历史上,有不少关于善恶之念影响了命运的例子。
饿相裴度归还宝带 成为宰相
在明代文人冯梦龙《古今小说》(又称《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中,记载一位唐代的青年叫裴度,他贫困潦倒。看相士观看其面相,认为他将会饿死。
有日,裴度于香山寺中游历,在井亭栏杆上捡拾到一条宝带。裴度忖度:“这条宝带乃是他人遗失之物,我怎么可以拿取,损人利己,败坏心术?”于是,裴度便坐在原地,看守着那条宝带。不久,忽然看见一位妇人哭着往此处走来,妇人道:“我父亲入狱,我借得一条宝带,欲倚之赎罪。我到寺中盥手烧香,却遗失宝带。如果有人捡拾,请看在我的可怜际遇份上如实归还,以解救我父亲之命。”裴度闻悉,便将宝带即时交予妇人,妇人随即拜谢离去。
某日,裴度又遇见昔日的看相士,看相士看到裴度,大惊:“你的骨法全改,不再是我之前所看见的饿革之相,莫非有积阴德?”裴度认为没有。但是,看相士表示:“试着再回想看看,一定有拯溺救焚之事。”裴度提及归还宝带一事。看相士听了,告诉裴度:“此乃大阴功,他日富贵两全,是可以预见的。”后来裴度果然进身及第,位至宰相,寿登耄耋。正是:
面相不如心准,为人须是缺阴功。
假饶方寸难移相,饿革焉能享万钟?
元自实生善念 获道士指点得福报
据明人瞿佑撰写的《剪灯新话》记载:有一位名叫元自实的山东人士,他天生资质驽钝,不通文墨。
有位名叫缪材的同乡,他获授福建一官职,但因为缺少路费,便向元自实借了二百两银子。元自实看在交情颇深的份上,也不立借据,便如数借予。
随后,山东大乱,元自实的家中遭到群盗抢劫一空。元自实便携家带眷前往福州欲投靠缪材。结果,已经颇有权势的缪材见到元自实却似初识般陌生,随后虽然对元自实一再道谢,却已无顾念之意,也不提银两之事。
元自实屡次向他提及,却遭到缪材的反复推托,有次缪材还要元自实拿出借条,方才归还银两,最后甚至还一再欺瞒元自实。
元自实在走投无路、妻儿饥寒交迫,且对缪材忘恩背义的埋怨已达顶端的情况下,心生杀意。他暗地里磨了一把锐利的刀,待鸡鸣鼓绝,他将赴缪家,一刀刺死走出家门的缪材。当时,天尚未发白,路上无人,只有小庵中与元自实熟识的轩辕翁正点着明烛诵著经。
轩辕翁刚好看见往前走的元自实,身后跟随着数十名奇形异状的鬼,有的握刀剑,有的执椎凿,披头散发、赤裸著身体,模样看起来相当凶恶。约莫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元自实又回来了。这次,他的身后跟随着头戴金冠,身怀玉珮的人,有的击震伞盖,有的举竖着旗帜,面容相当和缓,神色安然。
不明就里的轩辕翁,诵经罢,便去询望元自实。
元自实如实告之:“缪材不义,使我困顿狼狈。今早,我本欲以磨利的刀刃杀他,可是到了他家门口之后,我突然想到,虽然缪材得罪我,可是他的妻子是无辜的,况且他老母尚在。杀了他,他家里的人又能依靠谁呢?宁人负我,毋我负人也,我一转念便隐忍,归返家中了。”
轩辕翁听了,接着向元自实恭贺道:“您的善行,神明都已经知道了,日后必有后禄。”元自实探问原因。轩辕翁说道:“你的一念之恶,凶鬼来到;一念之善,福神降临。这就如同影之随形,如同声之应响。所以要知道,暗室内、仓卒之间,不可以萌生为恶之心,不可以犯罪而损德。”
轩辕翁还将自己看到的情况通通告知了元自实,安慰他之余,还以钱米救助他。后来,元自实不慎掉落井中仙境,他巧遇一道士,有幸得知自己前世为一名翰林学士,并获得道士指点,明了如何躲避灾祸。
他返家后,带领妻小迁居福宁乡村,开垦度日。一日,元自实自地下挖掘出银子四锭,家境日渐安康丰足。之后,天下大乱,缪材遭王将军所杀,家财全归王将军所有。仅三年,道士告知元自实的预言,一一实现。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