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6月20日讯】在飞机上看了去年公映的美国电影《林肯》,无数次想起一个词,悲智双运。不管是在真实历史中那个巨大的背影,还是电影里丹尼尔·戴·刘易斯诠释的这个疲惫而悲伤的剪影,我想,美国人林肯都当得上这四个字的境界。而在我的心里,作为一个政治领袖,一个被亿万人拣选出来带领他们的那唯一的偶在,是不是能够在确属于自己的那一站,像路标一样笔直的伸展,智慧而充满悲心的引导这个民族,引导这个国度,一步步往对的方向走去。这是他在每一个寂静无声的深夜,都必须扪心自问的问题。无可逃避。
导演斯皮尔伯格可能从来不是一个佛教徒,林肯可能从来不知道佛家有这样一种殊胜的修为,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一个来自150年前的乡村律师,在美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用自己的勇气和愿力,无畏施于自己的祖国和它的人民。悲智双运,再造共和。
如果有人问,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么?想想看我该怎么来回答。这么说吧,也许,关于这部电影和林肯这个人,我们可以试着从更加复杂的维度去看待。
一,斯皮尔伯格:如何书写一位伟人
对于任何一个电影从业者来说,拍摄一部历史人物——尤其是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正传,都不啻是一场命中注定的自杀式逆袭。原因有三:首先,绝大多数观众会想“写一个伟人,岂不是一件很无聊的事?”事实也正是这样,虽然伟人总是生活在伟大的历史关头,但是他们的人生故事却往往是沉重的,幽暗而血腥的,而且难逃宏大叙事的宿命......林肯的生平尤其如此。而这一切跟我们渺小而具体、精算到小数点的人生有半毛钱关系么?于是,我们也许压根不会走进电影院。第二,传记片在剧作上最大的难处在取舍。对于传主人生历程任何一点无关宏旨的贪恋,都会使电影演变成一部看起来巨细靡遗其实处处蜻蜓点水的流水账。这很容易沦为同行耻笑的样本,比如再早些的《胡佛传》。第三个难处是,如何讲述一个客观无偏见的故事。这也是传记片最常被严谨的史家诟病之处。道理很简单:历史非常复杂。无论你如何选取和详略,都已是一种成见。
而斯皮尔伯格在执导《林肯》之前想必深知这一点。就如同他自己在导演阐释中所言,最大的担忧在于如何重述历史真相;以及如何塑造一个活的林肯,而不是一座雕像。但是,或许是受到超乎票房超乎口碑超乎毁誉的某种超功利原因的驱使,就让我们姑且理解为因为使命感吧,导演在酝酿六年之后,完成了这部正传。而这距离好莱坞出品的另一部较有影响的林肯传记片《少年林肯》,已经过去了整整74年。
林肯这个人。
林肯对于美国和她的人民,太重要了。重要到什么程度?从世界范围内各种年份各种版本面对各种族群的“美国史上最伟大总统”的调查中,林肯很少屈居第三,有时候位列第二,但绝大多数时候,林肯被视为美国建国以来最伟大的总统——其重要性排在在国父乔治.华盛顿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之前。
林肯为什么这么重要?也许可以这么说,乔治华盛顿创建了美国,小罗斯福拯救了美国,而林肯,使美国成为美国。
很多人误认为林肯的历史成就,主要在于他努力战斗赢得内战,维护国家统一。其实林肯做过一件更有价值的事,因为这件事,林肯确保了美国政府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一切人”的政府。而在此之前,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无一不是依靠血缘的、部落的、群体的、宗教的、种族的、阶级的……等等分别而把一部分人剥夺和压迫另一部分人、确立保障自己所属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制度作为立国之本;因为这件事,林肯帮助美国人民践行了《独立宣言》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重塑了一个以宪法为准则的国家,开美利坚合众国150年繁华兴盛之既往;也因为这一件事,使得林肯把自己与一个成功的政客区别开来,跻身于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不朽的伟人之列。正像林肯被刺身亡后,战争部长Edwin Stantong 那个著名的评价:他现在属于永世。
所以,导演斯皮尔伯格用了全片150分钟的时间,几乎只讲了林肯做的这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推动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该法案将从法理上永久废除奴隶制在美国的存在。这就是后来令名卓著、泽被后世的废奴法案。从此,美国从一个半拉子奴隶制国家,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进而成为自由世界的一面旗帜。
所以在网上,有网友把这部电影的片名戏仿为《林肯大叔教你如何在四周内搞定众议院》。也对。作为导演,斯皮尔伯格精准的抓取了林肯一生中最伟大的瞬间,之后,克制的摁动快门,让这种伟大以一种尽量自然放旷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一个人四个月的殚精竭虑,如何换取了一个国家150年的励精图治。
有一种电影是这样的,喜欢的人会喜欢到某些段落倒背如流,不喜欢的人会纳闷怎么会有这样一部85%的时间都在说呀说的大闷片。是这样的。如果你打算从这部名为《林肯》的传记电影中看到宏大的战争场面和华丽的视听盛宴你会失望的。这里的战场是众议院闹哄哄的会场,这里的战争发生在不同派别的政治诉求的激烈博弈中。
总之,这是那种不打算满足所有人但是确乎会使一部分人为之触动的心神内守的影片。
二,林肯:如何成为一位伟人
如何成为一个伟人。这事我是这么看的。不管一个从政者打着何种旗号,运用何种说辞,如何尽力的在公众面前卖力表现。把一个狡猾的政客和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区分开来的指标一点都不复杂,你只需看他是始终热衷于扩张自己的权力还是热衷于将权力还诸公众,使其在阳光下运行;他是始终热衷于一时一任的政治目标的达成,还是致力于基于基本人性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价值观;他的终极目标是某一阶层或特定集团的统治还是全体国民的福祉,或者换句话说,是政府得最大利益,还是人民得最大利益。舍此无他。
有些事说是没有用的。就比如政治。巧言令色是政客的第二颗心脏,没了它兴许连命都没了。所以,与其听其言,不如观其行。
《林肯》的行事方式很特别,是那种会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可理喻和偏执的那种特别。
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度疲乏的憔悴而苍老的总统。一点不像刚刚取得高票连任,战争局面势如破竹胜利在望,因而被本国人民像神祇般爱戴的意气风发的大国领袖。林肯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只干两件事:面对争吵,并试图说服对方;面对两难的问题,并做出艰难的决定。这时的林肯,满脑子里都是一个令他的亲人和执政班底抓狂的念头,这个念头令他原本一帆风顺的政治生涯瞬间变得吉凶难卜——他要尽快推动废奴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妻子说他疯了,拿自己如日中天的政治声望去干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简直自取其辱;国务卿则用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告诉他,这将是一个毫无胜算的政治赌注。任何提案通过,需要超过2/3的议员赞成。林肯所在的共和党只有刚超过半数的选票,如果共和党全票通过——天晓得共和党在啥事上全票同意过——还需要至少20个敌对阵营的民主党议员倒戈,举手同意。之后国务卿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林肯:你觉得这可能么?林肯说:我看行。
影片告诉我们,这时推动法案在众议院通过的时机确实异常糟糕:林肯所在的共和党的保守派反对废奴;支持废奴的激进派一向不满林肯的中庸作风;对手民主党早已把把林肯视为新时代的独裁者极尽攻击;在民间,废奴思想缺少人民的响应,老百姓只想赶快结束战争,而恰巧这时分裂出去的南方各州表达了重回谈判桌终结内战的意愿,但是战争终结了,南方各州的选票将重回众议院的计票池,这也意味着法案也许永难通过。要结束战争还是结束奴隶制?对于50万同胞的死伤已经把内心压的透不过气的林肯来说也是个异常痛苦的抉择;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内外交困、寸步难行的夹缝中,一贯行事慢吞吞的林肯却对他顾虑重重的的内阁团队大声说:我要通过它,这个月底就要!
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有时候也不免在一旁替林肯着急,如果是我们的政治家处在这个时点,他会有些什么政治考量?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接下来会有三部曲:1,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肃清叛军余党,镇压反动派;2,论功行赏,封官鬻爵,排除党内异己,把我的人尽快安排到重要岗位;3,安抚民生,休养生息,稳定压倒一切。。。再接下来,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政治家,这一切的终点就是,劳资终于坐稳了江山。也许,是时候考虑下儿子如何接班的问题了。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肯定不包括跟难缠的国会进行激辩。我们的一切都很现实,一切都在现世。这么做和这么想多合乎情理,多水到渠成。如果政治手腕够高级,我们还会看到,一切都如丝般润滑。政权接续,薪火相传。
影片里的林肯所焦虑的是一个全然不同的问题。“战争结束后,这些已经被我解放的人民,会不会被迫重新成为奴隶?”他想这些干什么呢。如果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两届总统的任期一晃就过,击鼓传花的故事告诉我们,热山芋总有不怕烫的后来者,废奴这经济上毫无油水、政治上引火烧身、运作上难上加难,成功了我享受不到胜利果实,输了我吃不了兜着走的这样的烂摊子,我们都是绕道走避之犹恐不及。冲上去自讨苦吃的凯子,也只有政治上过于幼稚这一个词好形容。
而林肯还在顺着自己的凯子思路往下捋:南北战争是一场内战,说到底,这都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50万同胞自相残杀的结果,换取的不过是暴力强制下优势一方的无情掠夺,而这样的掠夺和自戕并不会改变一个国家的观念、制度,反而会增加仇恨,分裂族群。(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哥提斯堡的昔日战场所保留的博物馆里,你找不到对于胜利者的歌功颂德,也找不到对敌人、叛乱者的轻辱。你能够看到的只是对于战争悲剧性的平实客观的陈述。从这里你可以看到美国人民对于内战的基本态度。)林肯意识到,暴力镇压永远不可能解决一个国家的真正问题,与其枪毙更多的敌人,不如为民族选择一条生路——在制度设计的层面,一劳永逸,彻底了断。就这样,在国家命运的迷惘时刻,林肯决定不再假手于人,就在自己这一任,就在这一任的最初一个月,承担起作为一个领袖,对于这个国度的使命。
影片不厌其烦的展示了这场博弈的艰苦,混乱,复杂和肮脏。博弈的过程充斥着院内的激辩和争吵、院外的暗箱交易、半公开的贿赂和白色的谎言。除了运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超卓的政治手腕:跟老百姓拉家常,跟保守派斗心眼,跟激进派聊理想,为反对党输送利益,跟内阁讲段子统一思想......林肯还抵押上了自己的政治清誉,和生命。为了一张张选票,一直在为凑数而苦恼的林肯,好累啊。
但是当然,悲催的林肯也有自己的笃定。他知道他正在做对的事情,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面对自己的人民,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先,他可以面对未来。
而当你做了对的选择,你往往就是坚定的。你刨除了一切杂念,你坚信历史和人民会站在你这一边。命运会站在你这一边。你会清晰的确知这一点。虽然你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但你是如此的笃定。
而在这时,命运的天平,也许就因为你这微不足道的24克——灵魂的力量,而发生倾斜。在投票前一晚还注定差一票没法通过的现实,被奇迹逆转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投票当天,上帝的微笑在众议院的议事大厅中缓缓绽放——这里有非常精彩紧张的一场投票好戏——改变国运的第十三修正案,这注定失败的一次投票,竟然通过了。而随后来自众议院礼堂的那一刻的欢呼,对于身处异邦的我们,是多么的陌生而异样的震动。
接下来的镜头里,马车上坐着好似瞬间又老了十岁的林肯夫妇。妻子对林肯说了这样一段话:“当他们看着你,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这样活着。他们将来应该会想念你的。”
看到这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潸然泪下,但我知道,这是一个为信念和使命而活着的人。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国度里都不会很多,但是,因为这样一个人,在这样一个特别位置偏执的坚持,使得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远不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几个月后,一个忧伤而孤独的老人倒下了,一个伟大的合众国站立起来。
有些人,命运把你安排在那个独一无二的位置。作为一个领袖,只需要做对一件事,那就是——拿出对于民族命运的慈悲,展现你的勇气,竭尽你的智慧,做出你的牺牲。伟大的政治家只与历史同行,与未来对话。伟大的政治家,需要担当。
三:民主:如何成就一个伟人
有些人到现在还天真的认为,民主是某种纯洁无暇的存在。民主,就象动画片里的魔术斗篷,有它神奇的一扫,社会的一切不公、腐败、贫困、 暴力和邪恶就倏的一声不见了。
电影《林肯》告诉我们,为了废除奴隶制这么“光辉”的宪法修正案,林肯纵容买票,对政敌撒谎,其他政客更是各怀心腹事:首先是无处不在的争吵,在国会里各个党派各个利益集团,吵成一团就是美国政治最真实的工笔写照;其次是院外政治,买票、贿选、利益输送无孔不入;再次是低效,整个过程充满着利益算计、折衷、妥协、为了阳光下的法律流程而在暗地里完成政治交易,斯皮尔伯格一点都不客气的展示了民主政体的种种阴暗面。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团混乱的过程中,民意奇迹般的得到了体现,利益奇迹般的得到了平衡 。通过这一个看似并不严密的民主机制,美国更是神奇地从伊利诺伊州选举了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律师,来领导国家度过历史最黑暗的时刻。
在这里,政治是妥协出来的,正义是商量出来的。
这部电影告诉你,通过一个对于国家人民有利的法律有多难,过程有多肮脏,结果有多惊险。但是它也告诉你,这一切都会发生。这就是民主。和专制制度比较起来,民主总是低效的,但是它也同时保障了决策总不会错的太远。所以,短暂的低效确保了长期的前行。毕竟,在正确的方向上龟行,也远远好过在倒行逆施的大道上牛奔而去,不是么?和专制制度比较起来,民主政治总是乱糟糟闹哄哄的。但是国会礼堂里的争吵和撕咬,却可以避免田野上鸦雀无声的血腥;和专制制度比较起来,政治人物是更多监管更少威势的,但是却并不妨碍这个国家基因里最优质的个体总是能够被及时发掘出来,哪怕他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残疾人,也可以带领国家战胜世界上最残暴的对手;哪怕他是一个邮递员出身的乡巴佬,也可以带领国家走向统一,再造共和。
因为,一个民主的政体,隐藏在各种阴暗和混乱后面的,是一个人类精神闪闪发光的东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美国人民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结构他们的社会,于是他们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度。这种强大不只政治经济军事的实力和人民的富足,也在于他们对于世界的贡献——近一百年来所有影响人类的约50项最重大发明,无一不诞生于美国。他们配得上这样的现在和未来。
而诞生林肯这样“悲智双运”的领袖,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应得的。 政治并非黑白两色,历史总是五味杂陈。但是林肯的宪政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破碎的世界里,依然有光。
附记:
看完《林肯》,感慨万千。我也大致可以想象当一个美国人走出影院时的自豪感。这个在重重困境中坚持自由平等的理念,执着追求正义的人,并不是横店基地里捏造的英雄,而是他们真正历史中的脊梁。
为了伟大的使命卑微的活着,默默无闻的牺牲。我们身边也从来不缺少这样的壮士和死士。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大多并不为人所知,也无法为中华民族做出真正重要的贡献。这是一个民族最可悲哀之处。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话语体系,并不鼓励为自由而战的精神,反而总是试图取消它;如果不能完全取消,就尽量屏蔽它;如果不能彻底屏蔽,就努力羞辱它,丑化它,奚落它,使它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而不是效仿它。这是我们的文化中最坏的部分。
影片里林肯在哥底斯堡的演讲里说:“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她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证自明:人人生而平等。”这时,在这篇拉拉杂杂的文章行将结束的时候,也不免想起我们今天的宿命:如果用人类文明的游标卡尺度量一下我们目前的位置,今昔是何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